宝宝得了手足口病怎么办

发布于 2025/06/30 06:02

宝宝得了手足口病可通过保持皮肤清洁、补充水分、使用退热药物、局部用药缓解症状、隔离观察等方式治疗。手足口病通常由肠道病毒感染、免疫力低下、接触传播、卫生条件差、季节因素等原因引起。

1、保持皮肤清洁

手足口病患儿皮肤可能出现疱疹或皮疹,保持皮肤清洁有助于预防继发感染。使用温水轻柔清洗患处,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或沐浴露。清洗后轻轻拍干,保持皮肤干燥。避免抓挠疱疹,防止破损感染。衣物选择柔软透气的棉质材料,减少对皮肤的摩擦。

2、补充水分

发热和口腔溃疡可能导致患儿脱水,需要及时补充足够水分。可提供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稀粥等。避免酸性或刺激性饮料加重口腔不适。少量多次喂水,观察排尿情况判断hydration状态。如出现尿量明显减少、口唇干燥等脱水表现应及时就医。

3、使用退热药物

手足口病常伴有发热,可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控制体温。常用退热药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需按医生建议使用。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类药物,可能引起严重并发症。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可辅助退热。持续高热不退或伴随精神萎靡需及时就医。

4、局部用药缓解症状

口腔溃疡可使用医生推荐的局部麻醉药膏或喷雾缓解疼痛。疱疹处可涂抹医生建议的抗病毒或抗菌药膏预防感染。避免自行使用含激素药膏。保持口腔卫生,进食后可用温盐水漱口。严重口腔溃疡影响进食可考虑使用吸管辅助摄入流食。

5、隔离观察

手足口病具有较强传染性,患儿应居家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避免与其他儿童密切接触,防止交叉感染。患儿用品应单独清洗消毒,保持室内通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持续高热、呕吐、精神差等重症表现应立即就医。痊愈后仍可能短期携带病毒,需继续注意卫生防护。

手足口病患儿护理期间应提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米粥、蒸蛋、果泥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环境清洁,定期消毒玩具和常用物品。患儿恢复期间应避免剧烈活动,保证充足休息。家长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记录体温和症状变化情况。多数患儿1-2周可痊愈,如症状加重或出现神经系统表现应及时就医。痊愈后仍应注意手卫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可有效预防再次感染。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手足口病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