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和冠心病、心绞痛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发布于 2025/11/21 17:38
发布于 2025/11/21 17:38
心肌梗死、冠心病和心绞痛均属于缺血性心脏病,但发病机制、症状及危险程度存在差异。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脏供血不足的总称,心绞痛是其典型症状,心肌梗死则是冠心病的严重并发症。
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引起的慢性疾病。典型表现为活动后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可能与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因素有关。治疗需控制危险因素,遵医嘱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等药物,严重者需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心绞痛是冠心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稳定型心绞痛多在劳累时发作,疼痛持续2-5分钟;不稳定型心绞痛则可能静息发作,提示斑块破裂风险。需立即就医,治疗包括抗血小板如阿司匹林肠溶片、扩血管如硝酸甘油片等药物,必要时行血运重建。
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属于冠心病最危重类型。表现为持续超过30分钟的剧烈胸痛,伴冷汗、濒死感。需紧急呼叫急救,治疗包括溶栓如注射用阿替普酶、介入手术等。心肌细胞坏死不可逆,及时再灌注治疗是挽救生命的关键。
三者具有共同的病理基础即冠状动脉病变。冠心病是疾病谱,心绞痛是症状描述,心肌梗死是终末事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决定临床表现,轻度狭窄引发心绞痛,完全闭塞则导致心肌梗死。长期未控制的冠心病患者心肌梗死风险显著增加。
预防需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戒烟限酒。冠心病患者应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定期复查。出现胸痛加重、持续时间延长等预警症状时须立即就医。心肌梗死幸存者需坚持心脏康复训练,二级预防用药包括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缓释片等。
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心电图、冠状动脉CT等筛查。已有心血管危险因素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剧烈情绪波动和过度劳累。日常饮食应低盐低脂,适量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冠状动脉血流。若出现不明原因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须及时至心血管内科就诊。
上一篇 : 快速降压药有什么后果
下一篇 : 心率正常值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