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脊髓脊膜膨出

发布于 2025/11/24 16:21

脊髓脊膜膨出是一种先天性神经管缺陷疾病,主要表现为脊髓和脊膜通过未闭合的椎管向外膨出,形成囊性包块。该病属于脊柱裂的严重类型,可分为脊膜膨出、脊髓脊膜膨出和脊髓膨出三种亚型,发病与孕期叶酸缺乏、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等有关。

1、发病机制

胚胎发育第3-4周时神经管闭合障碍导致椎弓根未融合,使脊髓、脊神经或脊膜从椎间隙疝出。膨出物可能包含脑脊液、神经组织或两者混合,常见于腰骶部。妊娠早期叶酸摄入不足会使神经管闭合失败概率显著增加,部分病例存在染色体异常或基因突变。

2、临床表现

新生儿背部中线可见囊性肿物,表面皮肤可能完整或破损伴脑脊液漏。根据膨出程度不同,可表现为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足部畸形等神经功能障碍。部分患儿合并脑积水、Chiari畸形等并发症,严重者出现呼吸抑制或喂养困难。

3、诊断方法

产前超声检查可发现胎儿脊柱连续性中断及背部囊性占位,孕中期母体血清甲胎蛋白升高提示高风险。出生后通过MRI可明确膨出范围与神经组织受累情况,CT能清晰显示骨性结构缺损。需与骶尾部畸胎瘤、脂肪瘤等体表肿块进行鉴别。

4、手术治疗

应在出生后24-72小时内行膨出物还纳修补术,防止神经组织暴露感染。对合并脑积水者需同期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使用头孢曲松钠注射液预防感染。严重脊柱侧弯后期需行椎弓根螺钉固定术,但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取决于术前损伤情况。

5、康复管理

术后需长期进行膀胱间歇导尿和肠道功能训练,使用矫形器改善步态异常。定期评估泌尿系统功能,预防肾积水及尿路感染。营养支持包括高膳食纤维饮食和充足水分摄入,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儿社会适应能力。

孕期每日补充400微克叶酸可降低70%发病风险,建议孕前3个月开始服用。患儿出生后应建立多学科随访体系,由神经外科、康复科和泌尿科联合管理。早期干预能显著改善生存质量,但严重病例可能遗留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需终身康复治疗。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骨科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