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压迫症分为哪些类型

发布于 2025/11/15 12:30

脊髓压迫症根据病因可分为肿瘤性、炎症性、外伤性、血管性和退行性五种类型。脊髓压迫症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脊髓受压,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需结合影像学检查明确具体类型后针对性治疗。

1、肿瘤性

肿瘤性脊髓压迫症主要由椎管内原发肿瘤或转移瘤引起。椎管内神经鞘瘤、脊膜瘤等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可能表现为逐渐加重的肢体麻木或无力。恶性肿瘤如转移性肺癌、乳腺癌可能导致短期内快速进展的截瘫。诊断需依靠磁共振成像,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放疗或姑息性减压。

2、炎症性

炎症性脊髓压迫常见于脊柱结核、硬脊膜外脓肿等感染性疾病。结核性脊柱炎可伴随低热、盗汗等全身症状,脓肿形成时可能突发剧烈背痛伴发热。这类情况需进行病原学检查,治疗需联合抗感染药物和手术引流,延误处理可能导致永久性神经损伤。

3、外伤性

外伤性脊髓压迫多由脊柱骨折脱位、椎间盘突出或血肿压迫引起。高处坠落、车祸等外伤后可能出现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障碍,需紧急进行脊柱固定和影像学评估。稳定性骨折可保守治疗,严重压迫需在黄金8小时内行椎管减压手术。

4、血管性

血管性压迫包括硬脊膜动静脉瘘、脊髓血管畸形等。典型表现为间歇性跛行或突发性瘫痪,可能伴随二便功能障碍。脊髓血管造影是确诊金标准,治疗可采用血管内栓塞或显微外科手术,早期干预有助于改善预后。

5、退行性

退行性病变如颈椎病、腰椎管狭窄症属于慢性压迫类型。长期椎间盘突出、韧带钙化可导致脊髓逐渐受压,表现为手脚麻木、行走不稳等症状。轻症可通过物理治疗缓解,严重者需椎管成形术或椎间盘置换术解除压迫。

脊髓压迫症患者需避免剧烈运动及脊柱过度负重,卧床期间注意定时翻身预防压疮。饮食应保证充足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促进神经修复。康复阶段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定期复查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出现新发肢体无力或感觉异常时应立即就医。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骨科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