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阑尾炎是怎么引起的
发布于 2025/11/19 13:38
发布于 2025/11/19 13:38
小儿阑尾炎可能由阑尾管腔阻塞、细菌感染、淋巴滤泡增生、肠道寄生虫、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阑尾炎主要表现为右下腹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粪石、异物或肿瘤压迫可能导致阑尾管腔阻塞,使分泌物滞留并引发炎症。患儿会出现转移性右下腹痛,初期表现为脐周疼痛后固定于右下腹。确诊后需禁食并静脉补液,医生可能开具头孢呋辛酯颗粒、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抗感染药物,严重时需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肠道内大肠杆菌、厌氧菌等病原体侵袭阑尾黏膜可导致感染。常伴有体温升高至38℃以上、白细胞计数增高等表现。家长需监测患儿体温变化,医生会根据药敏试验选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等抗生素治疗。
儿童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后,阑尾壁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可能造成管腔狭窄。这类患儿发病前常有感冒或腹泻病史,疼痛呈持续性加重。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可配合使用布洛芬混悬滴剂缓解疼痛,合并感染时需联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控制炎症。
蛔虫等寄生虫钻入阑尾腔可引起机械性刺激和炎症反应。患儿可能有排虫史或肛周瘙痒,腹痛呈阵发性绞痛。确诊后需口服阿苯达唑颗粒驱虫,疼痛剧烈时可暂时使用消旋山莨菪碱片解痉,同时需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
家族中若有阑尾炎病史,儿童发病概率可能增高。这类患儿阑尾壁结构往往存在先天异常,易反复发作腹痛。家长应记录腹痛发作频率和特点,医生可能建议择期行阑尾切除术预防复发,术后需注意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
预防小儿阑尾炎需培养规律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和饭后剧烈运动。日常注意饮食卫生,彻底清洗蔬菜水果,肉类充分煮熟。教导儿童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习惯,定期进行寄生虫筛查。出现持续腹痛超过6小时、呕吐伴发热等情况时,家长须立即带孩子到小儿外科就诊,延误治疗可能导致阑尾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恢复期应提供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食物,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
上一篇 : 婴幼儿黄疸过高有什么危害
下一篇 : 胃炎不能吃哪些,吃什么对胃子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