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病原因有哪些?有这4大原因

发布于 2021/06/28 13:36

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血流缓慢、血管损伤、血液高凝和血栓转归。其中最为常见的原因表现为血流缓慢和血管损伤,长期卧床休息,或者在手术过程中造成的下肢静脉血栓都属于生理性的;如果血管壁受到了损伤,就会导致血小板黏附,从而出现下肢静脉血栓。

对于一些长期久坐的人来说,很容易出现下肢疼痛的情况,如果只是暂时的疼痛,那么一般不会有明显的问题;但如果长期出现疼痛感,而且还伴有肿胀、水肿的情况,就很有可能是患有下肢静脉血栓。患上该疾病的原因有多种,需要找出病因后再针对性治疗,那么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病原因有哪些呢?
1、血流缓慢
有些人本身患有一些疾病,就需要卧床休息,或者是手术过程中所起的生理性反应,术后肢体制动、呈久坐状态或血管受压狭窄,都会引起肢体血流缓慢。血流缓慢会导致其在瓣膜窦内形成涡流,瓣膜局部缺氧就会造成白细胞粘附因子发达,从而促成血栓的形成。
2、血管损伤
如果血管壁受到了损伤就会导致下肢静脉血栓,血管壁受损的原因有多种,例如手术、骨折、外伤、化学药物等等。如果静脉损伤时内膜下沉和胶原裸露,就会使静脉壁电荷改变,导致血小板黏附。受到创伤时,内皮细胞功能会受损,就会释放生物活性物质,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很容易形成血栓。血小板因为静脉壁电荷改变的缘故,或内皮细胞损害使凝血系统启动而黏附、聚集就会形成血栓。
3、血液高凝
有些女性很容易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的情况,这可能是因为长期服用避孕药或妊娠、产后、肿瘤组织裂解产物和大面积烧伤的原因所造成的血液呈高凝状态。这个时候血小板数会增高,凝血因子的含量也会增加,就会导致抗凝血因子活性降低,从而形成血栓。
4、血栓转归
血栓会上远或近端滋生和蔓延,在这之后可以在纤维蛋白原溶解酶的作用下,血栓会溶解消散,有的时候裂解的小伤会随着血液流入肺部,从而引起肺栓塞。血栓形成后无法完全溶解和消散时,在静脉内就会形成裂隙,这被称为不完全再通。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