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丙肝常见的检查诊断方法
发布于 2011/06/03 14:11
发布于 2011/06/03 14:11
丙肝是一种通过输血、肾移植等传染而引起的疾病,它的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发现病情时已经到了晚期。那么,丙肝的常见检查诊断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为大家详细介绍。
丙肝起病较甲型、戊型肝炎隐匿,HCVRNA阳性和/或丙氨酸转氨酶(ALT)持续增高者,是慢性化的特征。慢性化比例为50%-70%,其中10%-20%可发展为肝硬化,高于HBV感染。由丙型肝炎到肝细胞癌一般需20年以上。
检查丙型肝炎的方法主要是通过验血,而检测的类型有很多种。医生往往只会根据情况选择一种或者多种。
1、丙型肝炎病毒抗体(Anti-HCV)检测:这是最基础的免疫学检测,丙肝的常见检查诊断方法,也是比较便宜的一种。但是该方法无法说明感染是新发的(处于急性期)还是长期的(慢性的),仰或已经治愈了。抗体检测有时候会有假阴性(本来受到感染,但没检测出来)和假阳性(本来没有受到感染,但抗体却是阳性)的存在,因而应该根据病情和结合其他检测综合判定。
2、丙型肝炎病毒检查:这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来检查血液中是否有病毒的存在。这种丙肝的常见检查诊断方法的优点在于结果比较客观,但价格也较贵。它不仅仅可以知道是否有丙型肝炎病毒,还可以测定病毒的含量,从而提供病情和治疗效果的依据。
3、丙型肝炎的诊断检查:丙型肝炎病毒指标包括抗-HCV及HCVRNA。
总之,对有典型临床表现且其发病与输血及血制品密切相关,已排除其他肝炎的可疑丙型肝炎患者,可进一步查HCVRNA及抗HCV,如HCV-RNA及抗HCV均阳性或HCVRNA单独阳性即可确诊为丙型肝炎。
通过以上内容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丙肝的常见检查诊断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您到我院详细咨询。
上一篇 : 解析慢性丙肝的检查诊断方法
下一篇 : 解读确诊丙肝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