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的常规诊断

发布于 2016/09/29 10:46

脑梗塞患者要做哪些常规检查呢?专家指出,脑梗塞患者具体要做哪些检查,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经济情况来选择。下面脑梗塞的常规诊断是什么呢?大家一起和小编来看一下。

(l)脑CT扫描

脑CT对出血性中风诊断率为百分之百,对缺血性中风的诊断率在百分之八十五以上。但需要注意的是缺血性中风在发病24小时以后才能显示清楚。所以如果不是十分必要,最好等中风发病24小时后再查CT。

(2)血糖、尿糖测定

中风病人的治疗和预后,与其有无糖尿病关系很大。中风急性期空腹血糖超过11.12mmol/L,即提示其下丘脑损害严重,死亡率较高。所以,即使以前没有糖尿病病史,也应监测血糖和尿糖。血糖尿糖的高低是医生确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这是因为中风以后可以出现一过性的血糖升高,况且有的病人对自己过去有无糖尿病并不清楚。

(3)血液流变学检查

血液流变学是专门研究血液及其组成成分变形规律的科学。血液流变学特征的改变与中风的发生、预后都有密切关系。大部分脑梗塞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球压积、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用句通俗的话讲,就是血液太粘稠了,脑循环就受到影响,不利于中风病的恢复。因此中风病人定期检查血液流变学指标是必要的。

(4)白细胞总数及分类

白细胞总数与中风的预后有密切关系。根据临床观察,白细胞总数在10×109/L以下者预后较好,而在20×109/L以上者死亡率高。白细胞计数还有助于中风的诊断。一般来讲,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白细胞常增高,而缺血性中风的白细胞及分类大多在正常范围内。

(5)嗜酸细胞计数

随着病情的不同,嗜酸细胞数目也不同。病情越重,嗜酸细胞越少;病情好转,嗜酸细胞数目则逐渐恢复。如果嗜酸细胞逐渐减少且经过1~2周仍不恢复,往往预后不良。

(6)磁共振MRI

与CT相比,MRI无X线的辐射效应,因此对人体没有明显损害,且图像层次清楚,分辨率高。其缺点,一是价格昂贵,相应的检查费用也高;二是安装心脏起搏器的病人不宜使用;三是成像时间长,危重病人粮难接受长达4O分钟的头部扫描。鉴于以上原因,我们认为,MRI对于急性中风病人并非首选的检查项目。

(7)腰穿脑脊液检查

腰穿检查脑脊液对于明确中风的性质极具有重要的意义。但随着更先进的检查手段如CT、MRI等的应用,脑脊液检查就不再成为中风的必要诊断手段了。

(8)血脂

与中风有关的血脂主要是甘油三酯、胆固醇、β脂蛋白等。虽然还不能断定血脂与中风的发病有直接的关系,但高脂血症是动脉硬化的诱发因素之一,故应常规进行检查。

(9)脑超声波

脑超声波(A超)的最大价值是观察中线有无移位。如在发病第一天就有中线移位,常提示有颅内血肿,说明是出血性中风;两天后出现的中线波移位则提示是由于脑梗塞伴发脑水肿造成,这种移位如长期不恢复,说明有脑软化灶成脑水肿存在,多预后不良。脑超声波检查简单、安全、比较实用。

(10)脑血流图

脑血流图简称REG。对判断脑动脉硬化及脑血管病的性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1)脑电图

脑电图的动态改变对中风预后的判断有指导意义。如果脑电图变化呈进行性加重,常提示预后不良,反之则预后较好。

(1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对缺血性血管病、动脉瘤、动一静脉畸形、烟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虽然是一种有创性检查,但在直观显示血管结构的同时,还可以进行介人性治疗,估计以后随着医学的发展,DSA会更加普及。

(13)其他辅助检查

除上述检查外,皮层诱发电位、脑血流量测定、多普勒超声、脑地形图、各种微量元素的水平、激素的水平(如T3、T4)等,对中风也有不同程度的参考价值。而患中风病的老年人还应检查心脏、肾脏的功能等。

脑梗塞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