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冒的常见病因是什么?如何判别小儿感冒的类型?

发布于 2022/09/21 14:47

小儿感冒是最常见的儿童多发病之一,是由病毒或细菌等引起的鼻、鼻咽、咽部的急性炎症,以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为主要临床特征,中医认为本病是受外邪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外感疾病,又称伤风。一般来说,80%~90%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能引起感冒的病毒有200多种;而10%~20%的感冒则是由细菌所引起的。1岁以内的婴儿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所以更容易患感冒。孩子容易患感冒,与他们机体的生理、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有关。有时小儿感冒还会通过血液循环播散于全身,引起败血症、脓胸、脑膜炎等严重疾病危及生命,因此切不可认为是日常小病而轻率对待。

1、潜伏期:大多为2~3日或稍久。

2、轻症感冒:只有鼻部症状的,如流清鼻涕、鼻塞、喷嚏等,或伴有流泪、微咳或咽部不适,一般可在3~4天内自然痊愈。感染鼻咽和咽部,会引起发热、咽痛,扁桃体炎及咽后壁淋巴组织充血和增生,或有淋巴结轻微肿大。发热可持续2~3日至1周左右。在婴幼儿容易引起呕吐及腹泻。

3、重症感冒:出现全身症状,开始时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40℃。

小儿感冒疾病病因

一、病原体

多以病毒感染为主,可占源发上呼吸道感染的90%以上,细菌引起的较少见。病毒感染后,上呼吸道粘膜推动抵抗力,细菌可乘虚而入,并发化脓性感染。

1、常见病毒:

是普通感冒最重要的病原体,约有50%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由该病毒引起。可致上感、支气管炎及中耳炎。

也是上感的常见病原,但分离需用特殊方法。还可以引起婴儿、新生儿急性肠胃炎

至今已鉴定有2个主要血清型和9个亚型。它是婴幼儿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多见于新生儿和6个月以内的婴儿,可引起小流行。该病毒对婴幼儿呼吸道有很强的致病力,症状较重,可有鼻炎、高热、喉炎、咽炎,还可表现为细支气管炎及肺炎。但对年长儿童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明显减少。

分甲、乙、丙三种血清型。甲型可因其抗原结构发生较剧烈的变异而导致大流行,估计每隔10~15年一次。乙型对人类致病性较低,流行规模较小且局限。丙型只引起人类不明显的或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一般只造成散发流行。该病毒主要引起小儿呼吸道疾病中的上感,也可引起喉、气管、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

分1、2、3、4四种血清型。1型称为“红细胞吸附病毒2型”(HA2),2型称为“哮吼类病毒”Ⅰ型(HA1)。这两种往往引起细支气管炎和肺炎,也常出现哮吼。其中1型是儿童喉气管支气管炎的主要原因。3型经常导致肺炎和细支气管炎。4型称为M-25,似较少见,难以检出,可在儿童及成人中发生上呼吸道感染。

为肠道病毒,体积微小,属于微小病毒(PicoRNAvirus)。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均可引起呼吸道症状。

又名肺炎原浆菌或胸膜肺炎样微生物(简称PPLO),不但引起肺炎,也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多见于5~14岁小儿。发病以秋冬季多见,每3~4年有一次流行。

有30余种不同血清型,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儿童,约半数病人为隐性感染。主要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如鼻咽炎、咽炎、咽结膜炎滤泡性结膜炎。约2~4%急性呼吸道感染由该病毒引起,除此之外也可引起肺炎的流行。

其中在上呼吸疲乏感染中以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及冠状病毒较为常见。

2、常见细菌:

侵入上呼吸道的继发性细菌感染大多属于β溶血性链球菌A组、肺炎球菌、嗜血流感杆菌及葡萄球菌等。其中链球菌往往引起原发性咽炎。近年国外文献提到鼻咽部常住菌菌群之一的卡他布兰汉氏菌(Branhameliscatarrhails)可在呼吸道可发展为致病菌感染。

二、诱发因素

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和发展,除了取决于侵入的病原体种类、毒性及数量,还有其他诱发因素。

1、宿主防御能力

营养不良和缺乏锻炼,以及有过敏体质的或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的小儿,身体防御能力降低,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较为严重,在气候改变较多的冬春季节,更易造成流行。

2、环境因素

大气污染、居住拥挤、间接吸入烟雾、被动吸烟等,均可降低呼吸道局部防御能力,促使病原体生长繁殖。

加强锻炼,改善营养状况与环境卫生等对预防上感有着重要意义。

1.积极锻炼

利用自然因素锻炼体格十分重要,如经常开窗睡眠、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等都是积极的方法,只要持之以恒,就能增强体质,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2.讲卫生

避免发病诱因穿衣过多过少、室温过高过低、天气骤变、环境污染和被动吸烟等,都是上呼吸道感染的诱因。

3.避免交叉感染

接触病人后洗手。在一般托幼机构及医院必要时穿隔离衣,隔离不但保护邻近小儿,还可减少病儿发生并发症。病房应实行通风换气,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及时消毒病人的床铺衣物,以免病原播散。在家庭中,成人患者应避免与健康儿童接触。

4.药物预防

卡慢舒,婴幼儿5ml,儿童10ml口服,3次/d,3~6个月为一疗程。左旋咪唑2.5mg/(kg?d),一周服2天,3个月为一疗程。中药黄芪每天6~9g,连服2~3个月。以上药物有提高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作用。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儿童应用后可减少复发次数。北京友谊医院儿科曾用中药加味玉屏风散(配方:生黄芪9g,白术6g,防风3g,生牡蛎9g,陈皮6g,山药9g,研成细末)2次/d,每次3g,口服。通过3年观察,认为此药似能提高体弱儿免疫力,降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

5.注射疫苗

最近认为,应用减毒病毒疫苗,由鼻腔内滴入和(或)雾化吸入,可以激发鼻腔和上呼吸道黏膜表面分泌型IgA产生,从而增强呼吸道对感染的防御能力。大量研究指出,分泌型IgA对抗呼吸道感染的作用比任何血清抗体更佳。由于肠道病毒和鼻病毒的型别太多,很难用疫苗预防。

小儿感冒西医治疗

(一)治疗

以充分休息、解表、清热、预防并发症为主,并重视一般护理和支持疗法。

1.药物疗法

可分去因疗法和支持疗法。去因疗法中对病毒感染多采用中药治疗。有人从初乳中提取分泌型IgA滴鼻,0.3~0.5mg/(kg?d),分6~8次,连续2~3天,疗效较好。细菌性感染则用青霉素和其他抗生素。大多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病毒感染,抗生素非但无效,还可引起机体菌群失调,必须避免滥用。当合并细菌感染时,如β溶血性链球菌A组引起的咽炎或扁桃体炎,青霉素有效,如2~3天后无效,应考虑其他病原体感染。高热时先用冷毛巾湿敷前额和整个头部。此外。可用一般退热药如适量阿司匹林或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根据病情可4~6h重复一次,但避免用量过大以免体温骤降、多汗,甚至虚脱。对轻症咳嗽小儿,尤其是小婴儿,不宜用大量止咳的中西药品。

2.局部治疗

如有鼻炎,为了使呼吸道通畅,保证休息,应在进食和睡前用小儿滴鼻药,4~6次/d,每次每鼻孔2滴。婴儿忌用油剂滴鼻,恐吸入下呼吸道而致类脂性肺炎。年长儿患咽喉炎或扁桃体炎时,可用淡盐水或复方硼酸溶液漱口。

3.对并发症的治疗

对常见并发症的治疗,是处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根据轻重缓急而采取适当措施。

4.一般护理

注意休息和护理,发热期宜给流食或软食,多饮水;吃奶婴儿应少量多次喂奶,以免导致吐泻等消化不良症状。室温宜恒定,保持一定湿度,有喉炎症状时更要注意。为了减轻咽痛及颈淋巴结疼痛,年长儿可用冷敷或热敷。鼻咽分泌物过多时,可取俯卧位。

(二)预后

本病预后良好,有自限性,一般5~7天痊愈。全身症状如精神、食欲等,常较体温和白细胞数更为重要。如饮食、精神如常者多预后良好;精神萎靡、多睡或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者,应加警惕。

小儿感冒中医治疗

中药治疗

①上呼吸道感染在中医中称为“伤风感冒”,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型。中医称流行性感冒为“时行感冒”,其临床表现与风热感冒相似,属于风热感冒的重症。

②热盛时容易引起惊厥(热惊);

③易因食滞引起吐泻等胃肠证候。无论风寒或风热,其病位在表,治疗当用解表法,以辛温解表治风寒型,以辛凉解表治风热型。此外扁桃体炎为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一种常见病,现对其中医治疗一并叙述。

(1)普通感冒

①风寒感冒:多见于较大儿童感冒初期,出现恶寒、发热、无汗、流涕、头身疼痛、咳嗽有痰、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浮紧,治以辛温解表法。处方举例:麝香9g,菊花9g,苏梗6g,荆芥穗3g,连翘9g,生石膏9g。

②风热感冒:见于婴幼儿,发热较重,或汗出而热不解,鼻塞、流黄涕、面赤、咽红,或咳嗽有痰,舌尖稍红,苔薄白或黄白相间,脉浮数或滑数。治以辛凉解表,清热解毒法。处方举例一(用于表热重者):银花9g,连翘9g,薄荷6g,板蓝根9g,生石膏15g,牛蒡9g。处方举例二(适用于里热重者):银花9g,连翘9g,菊花9g,青黛3g,地骨皮9g,白薇9g,生地9g,板蓝根9g,生石膏15g。

(2)流行性感冒

发病急,病情较重。全身症状较明显,容易出现营分证候,可采用风热感冒的治疗方法,结合临床随证加减。按上述普通感冒各型,随证选加下列药物:

①高热加黄芩6g;高热大便干者加小儿牛黄散,每次0.3~0.6g,每天冲服2~3次。

②暑季感冒,高热神倦,恶心、呕吐,苔腻,加麝香6g,佩兰6g。

③咳嗽重者加前胡9g,杏仁6g。

④高热惊厥可加钩藤9g,蝉衣6g或珍珠母15g。

⑤兼食滞者可加焦楂9g,建曲9g或莱菔子6g。

宜:

1宜吃具有清热解毒的食物;

2宜吃具有抗菌消炎的食物;

3宜吃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忌:

1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2忌吃油腻的食物;

3忌吃不容易消化的食物。

小儿感冒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