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型肺癌如何诊断 3项检查诊断出周围型肺癌

发布于 2022/12/20 17:16

周围型肺癌是肺癌的一种类型,这种肺癌的病变部位通常位于支气管的周围,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咳血胸痛等不适症状。而诊断周围型肺癌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以及癌胚抗原检查等辅助检查来及时明确诊断,这样能够及时了解病情,对于治疗也会有指导意义。

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性疾病,由于肺部的血液供应非常丰富,一旦发生肺癌,局部正常的肺组织会受到严重的破坏,患者的肺功能也会下降,并且会出现缺氧表现。肺癌通常包括中央型和周围型两种主要类型,主要表现为病变位置的不同,周围型肺癌可能恶性程度要相对高一些,需要尽早进行有效的治疗。对于周围型肺癌可以进行以下三种辅助检查,通常能够及时诊断。

1、影像学检查

诊断肺癌主要会进行影像学检查,比如X线、CT以及磁共振等辅助检查,通过这些检查能够清晰的显示局部病变的位置和体积大小,同时能看到和周围组织的分界情况。目前还有比较先进的pETCT,是放射性核素检查,对于局部病变会有更明确的诊断。

2、病理检查

如果通过影像学检查后发现病变组织的具体部位,如果必要时也可以进行细针穿刺取病变组织,然后进行病理切片检查。这种检查方法会比较直观,能够详细分辨组织的性质,对于判断肺癌的恶性程度会有很大的帮助。

3、癌胚抗原检查

这种检查通常可以通过抽血化验来进行,癌细胞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会分泌产生一些特异性的抗体。癌胚抗原检查能够及时发现这些抗体,从而及时诊断周围型肺癌。

对于周围型肺癌一般有以上三种有效的检查手段。如果出现咳血胸痛低热等不适症状以后,及时进行相应的检查能够及时明确诊断。在早期及时诊断以后,周围型肺癌通常需要及时进行手术切除,而且要配合术后的放化疗,这样会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患者也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定期复查,防止疾病出现复发。

肺癌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