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肾衰竭会导致尿毒症吗?

发布于 2024/02/20 17:59

尿毒症是慢性肾衰竭的终末期,是一种由肾脏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并由于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因肾脏本身病变的原因较多,且种类较多,因此得了肾衰竭导致尿毒症,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血压,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并进行透析治疗,以延长患者寿命。

1、原因:尿毒症可以由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疾病逐渐发展而来,少数患者可能由于某种原因而诱发。如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如果在疾病早期控制较好,可能终身不会发展为尿毒症。但是如果患者在肾衰竭的终末期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则可能在短时间内诱发急性肾衰竭;

2、症状:尿毒症患者的尿量一般较少,且多在晚期出现;

3、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首先应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等。血液透析可清除患者体内代谢产物和过量的水分,腹膜透析可在一定程度上清除患者体内代谢废物,有助于延长患者寿命。也可遵医嘱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如呋塞米、碳酸氢钠等利尿剂,可促进机体排出多余的水分和代谢废物,但需注意遵医嘱用药,以免出现不适症状而影响患者生活;

4、日常护理:尿毒症患者日常需注意均衡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适量摄入高蛋白的食物,如蛋、奶等。还需注意控制钾、磷等元素的摄入,以免诱发高钾血症和高磷血症。生活中还应当避免劳累和感染,以免加重病情。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