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症的主要症状和诊断标准

发布于 2016/11/15 12:10

子宫分为3层:内层为子宫内膜,中间为肌层,最厚,外层为很薄的浆膜层。如果子宫内膜侵入肌层就成了子宫腺肌病。目前,对引起子宫腺肌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缺乏清楚的了解。多次妊娠和分娩时子宫壁创伤和慢性子宫内膜炎可能是导致此病的主要原因。妊娠创伤可造成子宫腺肌病。子宫腺肌病好发于30~50岁的育龄妇女。

1860年Rokitansky提到内膜腺体存在于子宫肌层如“囊肉瘤样腺体”;1896年VonRecklinghausen定义为“子宫和输卵管的腺瘤和囊腺瘤”;1925年Frank首次使用“子宫腺肌病”;1972年Bird等描述:子宫内膜对子宫肌层的良性浸润,产生弥散性子宫长大,镜下呈现为肥大增生的子宫肌层环绕着异位,非恶性的内膜样腺体和间质;2000年Uduwela等认为腺体侵入超过内膜-肌层界2.5,或微小侵入腺肌瘤超过基底层下>2.0为基底层下腺肌瘤,才能诊断为腺肌病,这一观点已得到公认。

一、肌腺症的主要症状:

①逐渐增加的痛经:肌腺症的痛经特点是进行性加重,到了一定阶段会难以忍受,严重影响生活。早期患者可能吃点芬必得或者月月舒就行了,但是随着病情发展,一般的止痛药都不能止痛。我见过有的患者一来月经就要打止痛针才行。肌腺症的痛经一般在来月经前数天开始,在月经前一天或第一、二天最厉害,以后逐渐减轻。病变继续发展,可以整个月经期都有难以忍受的疼痛。

②月经量增多:因为子宫肌层发生病变,在月经期不能很好的收缩,而且子宫也会增大,所以月经量往往比正常时候多很多,严重时会造成贫血。

不孕:合并内异症:非特异性炎症影响输卵管的拾卵和运输功能,粘连严重可造成局部机械性梗阻;大量细胞因子产生影响精子活动,卵泡发育及卵细胞的分裂.;病变部位宫内膜的周期性反应,局部细胞因子增加和前列腺素合成增加,影响子宫输卵管的运输功能;病变位于子宫角可引起输卵管间质部梗阻;合并子宫肌瘤

④性欲下降,性冷淡,性交痛:性交刺激局部病变引起疼痛;性交痛使病人从心理和生理上拒绝性交,表现出性欲下降,性冷淡.。

⑤子宫增大:一般不超过孕3个月大小;弥漫型子宫呈均匀性球形增大;子宫大小和质地随月经周期改变,月经期或月经前后子宫增大,以后逐渐缩小;子宫增大超过孕3个月大小,表面不规则常合并有子宫肌瘤

二、子宫腺肌病恶性变组织病理学诊断标准:

①正位子宫内膜和盆腔部位无恶性病变的存在;

②癌必须见到来自腺肌病区域的腺上皮,而不是从其它部位侵犯或转移来的;

③癌性病灶的周围必须见到子宫内膜的间质,以支持腺肌病的证据。

腺肌病的诊断并不是难点,关键在于治疗。病理诊断虽然为金标准,但病理诊断通常术后做,因此目前认为阴道超声与MRI也可诊断腺肌病。

从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表现出发,其治疗策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缓解疼痛;减少出血;促进生育。方案的选取主要取决于:症状、年龄、生育要求。而治疗方法主要为观察、手术、药物治疗三种。症状轻的患者主要考虑保守治疗,症状重的患者手术治疗,如果重型患者拒绝手术,依然可以通过药物治疗。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