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子宫内膜息肉

发布于 2016/11/28 12:57

子宫内膜息肉是一个发病率较高的子宫内膜良性病变,且困扰无数备孕女性,很多女性因为月经异常不孕而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子宫内膜息肉,也有很多女性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异常回声而不知道该怎么办,那今天我们就为大家系统的谈谈子宫内膜息肉的问题,从诊断到治疗,再到如何预防,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1、什么是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polyps,EPs)是常见的子宫内膜良性病变之一,是子宫内膜基底层的局限性增生,形成蒂突向宫腔引起,属于慢性子宫内膜炎范畴,且易复发。

2、子宫内膜息肉分哪几种?

按照来源及特点可将子宫内膜息肉分为4种类型:

①功能性息肉:不需要治疗,来源于成熟子宫内膜,可随月经呈周期性变化,部分或全部自

行脱落。

②非功能性息肉:来自未成熟子宫内膜,仅少部分保持基底内膜形态,大部分在雌激素的影响下持续增生,形成单纯性、复杂性增生。

③腺肌瘤样息肉:子宫内膜息肉内含有平滑肌成分,是一种特殊的少见类型,与普通的子宫内膜息肉无异,其形态为带细小蒂自宫腔底部长出,组织学上含有大量的内膜腺体,同时混杂有平滑肌成分和厚壁血管。

④绝经后息肉:又称萎缩性息肉,即内膜腺体及间质呈萎缩性改变。

3.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有症状者主要以不规则阴道出血(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绝经后阴道出血)和不孕为主要表现。少部分以白带增多、血性白带为主要表现。仍有约30的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

4、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率有多高?

目前中国妇女子宫内膜息肉发病率不断提高,约为24~25。且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高。绝经后妇女的发病率最高,约为31,高峰年龄为50岁,70岁以后很少发生。

5、哪些人更容易得子宫内膜息肉?

大于35岁的女性,以及合并下列疾病者:子宫腺肌症、宫颈息肉糖尿病、肥胖、高血压、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

6、子宫内膜息肉与不孕的关系?

子宫内膜息肉可致胚胎种植障碍导致不孕,子宫内膜炎等引起不孕的疾病亦有可能导致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原发不孕比继发不孕有更高的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无人工流产史比有人工流产史的不孕妇女发生子宫内膜息肉有增高趋势;既往如果曾经有宫内妊娠史的不孕妇女,其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降低;如果曾经有分娩史,其发生率可能更加低;

7.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

B超检查是目前检查宫腔、盆腔不孕病变主要体检手段之一,绝大部分子宫内膜息肉能够被发现。宫腔镜检查被认为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金标准”,并能直观息肉位置、大小、数目及宫腔情况,还能进行有效治疗。诊断性刮宫术也是一种诊断兼治疗的方法,但是子宫内膜息肉的漏诊率高,适用于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且超声提示宫腔有不均回声的患者。

8.子宫内膜息肉会不会恶变?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率较低。有研究者经过12年的研究发现,子宫内膜息肉有95.2为良性病变,1.3为癌前病变,3.5发生恶变,且年龄大、绝经晚、有临床症状的患者恶变率较高。

9.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

(1)功能性子宫内膜息肉:不需要采取任何措施,随着体内性激素变化发生周期性改变,部分在月经期自行脱落,期待治疗即可;

(2)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可致子宫内膜变薄,抑制子宫内膜增生的作用,可预防息肉的复发,但不适用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

(3)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TCRP):宫腔镜被认为是诊断及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最佳选择。尤其适用于未妊娠或仍有妊娠要求者,以及老年有多种内科合并症者;

(4)宫腔镜定位后息肉摘除;

(5)清宫术:盲操,且效果不佳,对子宫内膜有一定的损伤,导致子宫内膜炎症、不孕及宫腔粘连;

(6)子宫内膜去除术:适用于有恶变高危因素,无生育要求,曾有息肉复发或月经过多而不愿行子宫切除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

(7)子宫切除术:创伤大,恢复慢,对不孕患者难以接受。

10.子宫内膜息肉的预防?

宫腔镜切除息肉后联合药物治疗是预防其复发的关键。对于有迫切生育要求的女性,一般宜采用孕激素(如地屈孕酮)后半周期治疗,对于无生育要求的生育女性,宜采用口服短效避孕药作为首选避孕手段,可以收到避孕及预防复发的双重效果。

子宫内膜息肉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