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常识普及

发布于 2016/12/06 15:11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腮腺炎主要的感染人群是儿童和青少年,一般为5—15岁患者多见,2岁以下,40岁以上便很少发病。

腮腺炎在冬春季节发病较多,尤其在春季发病最为集中。但全年都可发生感染和流行,常在学校、幼儿园中爆发。

腮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传播。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和感染了腮腺炎病毒但未发病的隐性感染者。流行性腮腺炎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的唾液中有大量的腮腺炎病毒,腮腺炎病毒随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的唾液排出体外后,散播在空气中,吸进了含有腮腺炎病毒的空气的人,如果抵抗腮腺炎病毒的能力不强,就有可能患腮腺炎。

本病潜伏期14—21天,平均18天,感染流行性腮腺炎后,大约半个月发病,这种病起病较急,前驱期较短,有畏寒、倦怠、食欲不振等症状,此期持续数小时至两天后,腮腺开始肿胀,同时伴有发热、头痛及食欲不佳等全身症状。患者的主要症状,有发热、头痛、畏寒咽痛、乏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症状,一般三天左右达到高峰。高峰时一侧或两侧腮腺部肿胀,腮腺肿胀以耳垂为中心逐渐向四周扩大,局部疼痛、过敏,吃干硬或酸性食物使唾液大量分泌时,肿胀疼痛更为明显,腮腺肿胀全过程约7—12日。可影响吃饭,该病严重时可引发脑膜炎,脑炎,导致瘫痪,癫痫如青春期发育后感染腮腺炎病毒也可能伴发卵巢炎或睾丸炎,并可能导致患者成年后不孕,不育。

人群对腮腺炎病毒具有普遍的易感性,一次感染后可获得持久性的免疫,很少有二次感染者。由于腮腺炎的流行速度不如流感等其他呼吸道传染病强烈,临床表现较轻,病死率低,常不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在首例腮腺炎发病后,由于缺乏积极的防治措施而造成流行。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