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萎缩性胃炎的病因

发布于 2024/11/29 10:31

非萎缩性胃炎的病因:

非萎缩性胃炎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胃粘膜炎症。与萎缩性胃炎不同,胃粘膜有萎缩性变化,但尚未达到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标准。这种疾病的判断通常是通过胃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查、胃液分析等。

那么引起这种疾病的原因是什么呢?

1.急性胃炎后,胃粘膜病变经久不愈或反复发作,逐渐演变为慢性浅表性胃炎。

2.长期吸烟和大量吸烟可放松幽门括约肌,十二指肠液反流,胃血管收缩,增加胃酸分泌,破坏胃粘膜屏障,导致慢性炎症性病变。

3.水杨酸制剂、皮质激素、洋地黄、消炎痛、保泰松等药物,可引起慢性胃粘膜损伤。

4.刺激性食物、长期食用烈酒、浓茶、咖啡、辛辣粗糙食物、饥饿或过饱等不规则饮食会破坏胃粘膜保护屏障,引起胃炎。

5.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反流、胃镜检查或确认胆汁反流是非萎缩性胃炎的重要原因。

6.幽门螺杆菌Hp感染、HP感染是非萎缩性胃炎的重要原因之一。

患有本病的人会出现以下症状:

1.最常见的症状是上腹痛。疼痛一般为弥漫性上腹灼痛、隐痛、胀痛等。上腹部疼痛大多不规律,与饮食有关。症状经常加重,因为吃冷食、硬食、辛辣食物或其他刺激性食物。有些发病与气候变化有关。

2.腹胀,因食物滞留在胃里,排空延迟,消化不良。

3.打嗝、打嗝表明胃内气体增多,通过食道排出,使上腹饱胀暂时缓解。

4.胃出血,有时反复出现少量胃粘膜出血。

胃炎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