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是什么病原体感染症状

发布于 2025/03/25 14:22

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属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志贺菌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常见于卫生条件较差的环境。感染后,细菌侵入肠黏膜上皮细胞,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肠道功能紊乱。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发热、脱水及电解质失衡,需及时就医治疗。

1、病原体: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体主要为志贺菌属,包括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和宋内志贺菌。这些细菌通过污染的食物、水源或直接接触传播,进入人体后主要侵袭结肠黏膜,引起局部炎症和溃疡。志贺菌产生的毒素可导致肠道黏膜损伤和全身中毒症状。

2、感染途径:志贺菌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常见于卫生条件较差的环境。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触感染者粪便污染的物品、苍蝇等媒介传播均可导致感染。儿童、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更易感染,需特别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安全。

3、主要症状:细菌性痢疾的典型症状包括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腹痛多位于下腹部,呈阵发性绞痛;腹泻频繁,每日可达数十次,粪便中混有黏液和血液;里急后重表现为便意频繁但排便量少。部分患者伴有发热、恶心、呕吐及全身乏力。

4、伴随症状:严重感染时可出现发热、脱水及电解质失衡。发热多为中低度,严重者可达39℃以上;脱水表现为口干、尿少、皮肤弹性差;电解质失衡可导致肌肉无力、心律失常等症状。儿童和老年人更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5、就医建议:细菌性痢疾需及时就医治疗,尤其是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者。医生会根据病情开具抗生素治疗,常用药物包括诺氟沙星胶囊、环丙沙星片、阿奇霉素片等。同时需补充液体和电解质,预防脱水和电解质失衡。重症患者可能需要住院治疗,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细菌性痢疾患者需注意饮食调理,选择易消化、低纤维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蒸蛋等,避免辛辣、油腻及生冷食物。适当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如口服补液盐或淡盐水。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症状缓解后可逐步恢复正常饮食,但需避免过度劳累,促进身体康复。

痢疾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