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抢救原则
发布于 2025/04/10 13:31
发布于 2025/04/10 13:31
产后出血的抢救原则包括快速评估、控制出血、维持循环稳定、预防感染、及时输血等。产后出血可能由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残留、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子宫破裂等原因引起。
1、快速评估:产后出血的抢救首先要迅速评估出血量、生命体征和出血原因。通过观察产妇的血压、心率、尿量等指标,判断出血的严重程度。同时,检查子宫收缩情况、胎盘是否完整、产道有无损伤等,明确出血原因。快速评估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抢救方案。
2、控制出血:控制出血是抢救产后出血的关键步骤。对于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出血,可以通过按摩子宫、使用缩宫素如缩宫素注射液10单位肌注等促进子宫收缩。对于胎盘残留或产道损伤引起的出血,需及时进行清宫术或缝合术。凝血功能障碍者需补充凝血因子或输注新鲜冰冻血浆。
3、维持循环稳定:产后出血会导致循环血量不足,需及时补充液体和血液制品。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输注晶体液如生理盐水或胶体液如羟乙基淀粉以维持血压。出血量较大时需输注红细胞悬液,必要时输注血小板或新鲜冰冻血浆以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和种类。
4、预防感染:产后出血后,产妇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需加强会阴护理,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对于有感染风险者,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1g静脉注射。同时,注意观察体温、血象等感染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
5、及时输血:对于出血量大、血红蛋白明显下降的产妇,需及时输血以纠正贫血。根据出血量和血红蛋白水平,决定输注红细胞悬液的量。输血前需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确保输血安全。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输血反应,及时处理。
产后出血的抢救需注重饮食调理,建议多食用富含铁质和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菠菜等,有助于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适当进行轻度活动,如散步,有助于促进子宫收缩和身体恢复。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有助于身体的康复。
上一篇 : 产后出血的四个原因具体
下一篇 :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