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骨髓炎典型的临床征象为
发布于 2025/04/25 16:48
发布于 2025/04/25 16:48
急性骨髓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手术引流、患肢固定、疼痛管理、营养支持等方式治疗。急性骨髓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外伤、血源性传播、邻近组织感染扩散、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引起。
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或直接侵入骨骼导致感染。患者可能出现局部红肿热痛、高热寒战等全身中毒症状。早期需静脉注射头孢曲松、万古霉素等广谱抗生素。
开放性骨折或深部伤口污染使细菌直接侵入骨髓腔。典型表现为伤口持续渗液伴骨质暴露,周围皮肤出现紫绀色改变。清创术后需联合氧氟沙星进行抗感染治疗。
身体其他部位感染灶的细菌经血流播散至骨骼,常见于儿童长骨干骺端。特征性症状为肢体拒动、假性瘫痪,X线显示骨质破坏伴骨膜反应。治疗需持续4-6周抗生素疗程。
深部软组织脓肿或化脓性关节炎蔓延至骨组织,多伴有原发感染灶的肿胀压痛。MRI可见骨髓水肿和骨皮质中断。除抗生素外可能需行病灶清除术。
糖尿病、HIV感染等导致免疫功能受损,易发生条件致病菌感染。临床进程隐匿,常见不典型疼痛和低热。治疗需加强营养支持,必要时输注免疫球蛋白。
急性期应严格卧床休息,患肢用石膏或支具固定制动。饮食需保证每日2000kcal以上热量摄入,优先选择高蛋白食物如鱼肉、鸡蛋、乳制品。恢复期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和肌肉等长收缩练习,预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若出现持续高热、意识改变或肢体感觉异常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