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临床特点

发布于 2016/05/04 16:18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是细菌增殖开始的日期,初发症状与感染的强度、部位、范围、年龄等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大体上分全身症状及局部症状。最典型的全身症状是恶寒高热呕吐新生儿及乳儿易兴奋,拒乳,换尿布时哭闹。但是,人们很少找骨科看病,一有发热及呕吐时常就诊于小儿科。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全身症状与局部症状有:

全身表现:儿童以胫骨上段和股骨下段最多见,其次为肱骨与髂骨,脊柱与其他四肢骨骼都可以发病,肋骨和颅骨少见,发病前往往有外伤病史,但找到原发感染灶,或在病史中询问出原发感染灶者却不多见。常常起病急骤,有寒战,继而高热至39℃以上,有明显的毒血症症状。儿童可有烦躁,不宁,呕吐与惊厥。重者有昏迷与感染性休克。

局部症状:早期只有患区剧痛,肢体半屈曲状,周围肌痉挛。因疼痛抗拒作主动与被动运动,局部皮温增高,有局限性压痛,肿胀并不明显。新生儿及乳儿因不会讲话,疼痛表现为患肢不动(假性麻痹),换尿布时哭闹也是疼痛的表现。数天后局部出现水肿,压痛更为明显,局限在骨干骺部的压痛最重要,是最早出现的局部表现,说明该处已形成骨膜下脓肿。脓肿穿破后成为软组织深部脓肿,此时疼痛反可减轻,但局部红、肿、热、压痛都更为明显,因反应性炎症引起关节肿胀、关节液的潴留是无菌的,以后随病期的进行症状不断出现。骨髓内的脓疡向骨外排出,骨髓腔内压力下降而疼痛减轻,但肿胀,发红,发热持续。在骨包壳尚未形成的亚急性期,可出现或不出现骨膜增殖,死骨存在,甚至大段骨完全坏死,病理骨折,畸形,假关节,多发窦道形成。股骨近远干骺端、肱骨近端均包括在关节内,脓液直接波及关节内形成化脓性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也可直接波及干骺端,引起干骺端及骨骺的骨髓炎。这一点在小儿特别重要。

急性骨髓炎的自然病程可以维持3~4星期。脓肿穿破后疼痛即刻缓解,体温逐渐下降,形成窦道,病变转入慢性阶段。部分病例致病菌毒性较低,特别是白色葡萄球菌所致的骨髓炎,表现很不典型,缺乏高热与中毒性症状,体征也较轻,诊断比较困难。医师必须认真分析,做出诊断。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