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临床处理策略包括
发布于 2025/04/28 08:17
发布于 2025/04/28 08:17
产后出血可通过子宫按摩、药物治疗、宫腔填塞、动脉栓塞、手术治疗等方式处理。产后出血通常由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子宫内翻等原因引起。
通过手法按摩子宫底促进宫缩,适用于宫缩乏力导致的出血。操作时一手置于耻骨联合上方固定子宫,另一手环形按摩宫底,配合静脉滴注缩宫素增强效果。按摩需持续至子宫硬度恢复、出血量显著减少。
常用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米索前列醇等宫缩剂。缩宫素通过静脉给药起效快,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肌注对顽固性出血有效,米索前列醇可舌下含服或直肠给药。需监测血压变化,支气管哮喘患者禁用前列腺素类药物。
采用纱布条或球囊导管压迫止血,适用于胎盘剥离面渗血。填塞物需24-48小时内取出,同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操作需严格无菌,填塞后持续观察出血量及生命体征。
介入放射科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对药物无效的难治性出血具有微创优势。通过股动脉穿刺置管,注入明胶海绵颗粒阻断血流。术后需卧床制动24小时,警惕血栓形成风险。
包括B-Lynch缝合、子宫动脉结扎、子宫切除术等。B-Lynch缝合通过压缩子宫体控制出血,子宫动脉结扎适用于局部血管破裂,子宫切除术作为最终抢救手段。手术决策需综合评估出血量、生育需求及患者状态。
产后出血处理需建立多学科协作团队,出血量>1000ml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立即启动输血。恢复期建议高铁饮食如动物肝脏、菠菜,配合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监测恶露性状及血红蛋白水平,警惕迟发性出血。
上一篇 : 产后出血的临床处理策略包括哪些
下一篇 :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