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儿童流鼻血特征
发布于 2025/04/29 08:07
发布于 2025/04/29 08:07
白血病儿童流鼻血可能与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鼻腔黏膜损伤、感染、药物副作用等因素有关,需通过血常规检查、骨髓穿刺、凝血功能检测等方式确诊。
白血病患儿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血小板数量低于50×10⁹/L时,自发性出血风险显著增加。鼻腔毛细血管脆性增高,轻微触碰或干燥环境即可诱发鼻出血。日常需避免用力擤鼻,保持室内湿度40%-60%。
白血病细胞浸润可能影响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患儿鼻血常呈持续性渗血,压迫止血效果差。可能与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有关,表现为皮肤瘀斑伴鼻衄。需监测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等指标。
化疗药物如甲氨蝶呤会破坏黏膜屏障,导致鼻腔上皮细胞脱落。患儿常见双侧鼻腔交替出血,出血量少但频发。建议使用生理盐水喷雾湿润鼻腔,禁止使用棉签粗暴清理鼻痂。
中性粒细胞缺乏期间易合并真菌或细菌性鼻窦炎。出血多伴随脓性分泌物,常见发热症状。需进行鼻腔分泌物培养,经验性使用伏立康唑或美罗培南等抗感染药物。
糖皮质激素长期应用会抑制毛细血管收缩功能,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可能加重出血。此类鼻血多发生在用药后2-3小时,需调整泼尼松用量或暂停抗凝治疗。
白血病患儿流鼻血期间应补充富含维生素K的菠菜、西兰花,避免剧烈运动碰撞面部。每日饮用1500ml温水维持黏膜湿润,睡眠时抬高床头30度。当单次出血超过30分钟或血红蛋白低于70g/L时,需立即输注血小板悬液并急诊处理。定期进行鼻腔内窥镜检查评估黏膜状况,化疗期间每周监测凝血四项指标。
上一篇 : 白血病儿童早期的8个征兆
下一篇 :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