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败血症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发布于 2025/04/30 20:36
发布于 2025/04/30 20:36
败血症可通过抗生素治疗、液体复苏、免疫调节、器官功能支持、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败血症通常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创伤感染、侵入性操作等原因引起。
明确病原体后需针对性使用抗生素。细菌性败血症常用头孢曲松、美罗培南、万古霉素等广谱或强效抗生素。早期经验性用药需覆盖常见致病菌,后期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治疗周期通常持续7-14天,重症需延长疗程。
通过静脉补液维持有效循环血量,首选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液。6小时内需完成30ml/kg的液体输注,严重休克时可增至40-60ml/kg。需监测中心静脉压及尿量,避免肺水肿。
静脉免疫球蛋白适用于免疫缺陷患儿,剂量为400-1000mg/kg。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用于中性粒细胞减少者。严重炎症反应可考虑糖皮质激素,但需权衡感染风险。
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采用保护性肺通气策略。急性肾损伤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心肌抑制时使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血管活性药物。凝血功能障碍需输注新鲜冰冻血浆。
脓肿引流、坏死组织清创等手术可去除感染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败血症需拔除导管。复杂性腹腔感染可能需剖腹探查。手术时机应在血流动力学稳定后24小时内进行。
治疗期间需保证每日每公斤体重100-120千卡热量摄入,优先选择高蛋白食物如鸡蛋羹、鱼肉泥。恢复期可进行床上被动关节活动,逐步过渡到步行训练。每日监测体温、炎症指标及器官功能,导管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口腔使用氯己定含漱液减少院内感染风险。出院后需定期复查血常规、CRP等指标,疫苗接种需推迟至免疫功能恢复。
上一篇 : 孩子败血症的治疗方法
下一篇 :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