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梗阻性胆结石
发布于 2025/05/01 15:54
发布于 2025/05/01 15:54
梗阻性胆结石是指胆道系统内结石阻塞胆汁流通引发的疾病,可能由胆汁成分异常、胆道感染、胆囊收缩功能减弱、胆道结构异常、代谢综合征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药物溶石、内镜取石、体外碎石、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等方式治疗。
胆固醇过饱和或胆色素沉积可形成结石核心。长期高脂饮食、肥胖等因素促使胆汁中胆固醇浓度升高,形成胆固醇结晶。这类患者需调整饮食结构,减少动物内脏摄入,必要时使用熊去氧胆酸等利胆药物。
大肠杆菌等病原体感染可造成胆管黏膜损伤,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成为结石基质。这类患者常伴有发热、黄疸症状,需进行血培养检查后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感染控制后考虑胆道镜取石。
妊娠、糖尿病等导致的胆囊排空延迟,使胆汁淤积加速结石形成。超声检查可见胆囊增大壁增厚,可通过促胆囊收缩药物配合低脂饮食改善,反复发作需手术切除胆囊。
先天性胆管囊肿或术后狭窄等结构异常易致结石嵌顿。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能明确诊断,通常需要手术重建胆道引流,必要时放置胆道支架预防再狭窄。
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紊乱患者胆汁酸合成减少。这类患者往往合并多系统症状,需同步控制血糖血脂,严重胆管梗阻时优先选择创伤较小的经皮肝穿刺引流术。
日常需保持规律进食习惯避免胆汁淤积,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稀释胆汁,适度有氧运动促进代谢。出现持续性右上腹痛伴皮肤巩膜黄染时需急诊就医,术后患者应定期复查腹部超声监测结石复发情况,长期随访中需警惕胆管狭窄或肝功能损害等并发症。
上一篇 : 有梗阻的胆结石与胆结石一样吗
下一篇 :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