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继发性肾小球肾炎
发布于 2025/05/02 09:12
发布于 2025/05/02 09:12
继发性肾小球肾炎是由其他全身性疾病或特定病因引发的肾小球炎症性损伤,常见诱因包括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高血压、感染性疾病及药物毒性等。
长期高血糖导致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扩张,引发蛋白尿和肾功能进行性下降。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必要时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延缓病情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产生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表现为血尿、水肿及高血压。治疗需联合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同时监测抗核抗体等免疫指标。
持续高血压造成肾小球内高压和缺血性损伤,早期出现夜尿增多,后期肌酐升高。降压目标需低于130/80mmHg,优选钙通道阻滞剂或利尿剂。
链球菌感染后肾炎或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多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针对原发感染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治疗,严重时需短期激素干预。
非甾体抗炎药、重金属等通过直接毒性或免疫机制损伤肾小球。临床可见少量蛋白尿,及时停用致病药物后多数可逆转。
患者需保持每日盐分摄入低于5克,避免高嘌呤饮食加重肾脏负担。每周进行3-5次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步行或游泳,控制体重指数在18.5-24之间。定期监测尿常规和肾功能指标,睡眠时间保证7-8小时以维持免疫稳态。出现持续泡沫尿或下肢水肿应及时复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