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属于哪类炎症
发布于 2025/05/03 07:03
发布于 2025/05/03 07:03
细菌性痢疾属于肠道感染性炎症,主要由志贺菌属感染引起。炎症类型主要有细菌性肠炎、侵袭性炎症、黏膜溃疡性炎症、全身炎症反应、局部化脓性炎症。
志贺菌通过污染食物或水源进入消化道,在回肠末端和结肠黏膜定植繁殖,产生内毒素和外毒素。毒素刺激肠上皮细胞导致水电解质分泌异常,临床表现为腹痛、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粪便镜检可见大量白细胞和红细胞。
病原菌通过Ⅲ型分泌系统侵袭肠黏膜上皮细胞,在细胞内增殖并扩散至邻近细胞。这种细胞间传播导致肠黏膜屏障破坏,引发固有层中性粒细胞浸润。内镜可见肠黏膜充血水肿伴多发浅表溃疡。
持续感染可造成肠黏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形成直径2-5毫米的圆形溃疡。溃疡底部可见炎性肉芽组织,周边黏膜呈堤坝样隆起。严重者可发生肠出血,溃疡愈合后可能遗留瘢痕。
细菌内毒素入血后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系统,释放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等炎性介质。临床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伴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重症可能发展为感染性休克。
在免疫力低下患者中,细菌可经门静脉扩散至肝脏形成肝脓肿。病理可见脓腔周围肝细胞坏死,大量中性粒细胞和纤维素渗出。超声检查显示肝内混合回声团块,增强CT可见环形强化。
患者需严格卧床休息至体温正常,饮食采用低渣流质逐步过渡到软食。急性期每日补液量应达到2000-3000毫升,可饮用含电解质的口服补液盐。恢复期适量补充双歧杆菌等益生菌,避免进食生冷、油腻及高纤维食物。便后需用肥皂水彻底清洁双手,患者餐具应煮沸消毒。密切观察排便次数及性状变化,出现持续高热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
上一篇 : 细菌性痢疾是什么传播
下一篇 :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