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肾炎一般是以哪种病变为主

发布于 2025/05/06 05:36

肾小球肾炎的病理改变以肾小球基底膜损伤和免疫复合物沉积为主,常见类型包括微小病变型、膜性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膜增生性肾炎及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1、基底膜损伤:

肾小球基底膜结构破坏是核心病变,主要表现为足细胞损伤导致滤过屏障功能障碍。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基底膜增厚、断裂或变薄,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免疫荧光检查常显示IgG和补体C3沿基底膜呈颗粒样沉积。

2、免疫复合物沉积:

循环免疫复合物或原位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沉积是主要发病机制。IgA肾病可见系膜区IgA沉积,狼疮性肾炎则呈现"满堂亮"的多种免疫球蛋白沉积。这些沉积物激活补体系统,引发炎症细胞浸润和系膜细胞增生。

3、系膜增生改变:

系膜细胞增生和基质增多是系膜增生性肾炎的特征性改变。轻度增生仅表现为系膜区增宽,重度者可压迫毛细血管腔。这类病变常见于IgA肾病和感染后肾炎,尿检可见血尿伴非肾病范围蛋白尿。

4、毛细血管壁增厚:

膜性肾病呈现基底膜弥漫性增厚伴钉突形成,电镜下可见上皮下电子致密物沉积。这种改变导致选择性蛋白尿,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原因。约30%病例与肿瘤、感染等继发因素相关。

5、硬化性病变: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表现为部分肾小球节段性瘢痕形成,伴随足细胞脱落和透明变性。这种病变进展迅速,易发展为肾功能不全。原发性者多与足细胞损伤相关,继发性者常见于肥胖、HIV感染等情况。

肾小球肾炎患者需严格控制每日食盐摄入量在3-5克,优质蛋白摄入量维持在0.6-0.8克/公斤体重。建议选择游泳、太极等低强度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注意监测血压和尿量变化,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急性期需卧床休息,恢复期每3个月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指标。出现水肿时应记录24小时尿量,保持皮肤清洁预防感染。

肾小球肾炎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