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肠炎发病原因有哪些
发布于 2025/05/07 16:11
发布于 2025/05/07 16:11
急性肠胃炎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食物中毒、药物刺激、寄生虫感染等原因引起。
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肠道病毒是急性肠胃炎的常见病原体,病毒通过污染食物或接触传播侵入消化道,破坏肠黏膜屏障功能,引发水样腹泻和呕吐症状。病毒性肠胃炎具有自限性,治疗以补液和电解质调节为主。
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致病菌通过未煮熟食物进入人体,在肠道内繁殖并释放毒素,导致发热、血便等严重症状。细菌性肠胃炎需进行粪便培养确诊,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
食用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或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的食物后,毒素直接刺激胃肠黏膜引发剧烈呕吐。此类发病急骤但病程较短,治疗重点在于清除胃肠道残留毒素。
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等药物可能损伤胃黏膜屏障,改变肠道菌群平衡,出现药物相关性腹泻。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使用胃黏膜保护剂。
贾第鞭毛虫、阿米巴原虫等寄生虫通过污染水源传播,寄生于小肠引起慢性腹泻和吸收不良。确诊需进行粪便镜检,采用抗原检测可提高检出率,针对性使用抗原虫药物治疗。
预防急性肠胃炎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冷食物,餐具定期消毒。发病期间选择低脂低渣饮食,如米汤、藕粉等流质食物,待症状缓解后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保持充足水分摄入,可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恢复期适当补充益生菌有助于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衡。若出现持续高热、严重脱水或血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上一篇 : 急性胃肠炎是怎么引起的原因吃什么药
下一篇 :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