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主要是哪些

发布于 2025/05/10 10:07

婴幼儿缺铁性贫血主要由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需求增加、丢失过多及先天储备不足等因素引起。

1、铁摄入不足:

母乳中铁含量较低,6个月后未及时添加富含铁的辅食是常见原因。动物肝脏、红肉、蛋黄等食物含铁丰富,长期单一乳类喂养易导致铁缺乏。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更需注意早期强化补铁。

2、吸收障碍:

慢性腹泻、肠道炎症等消化道疾病会影响铁的吸收。维生素C缺乏会降低非血红素铁的吸收率,而同时摄入钙剂、茶多酚等物质可能抑制铁吸收。部分遗传代谢病如乳糜泻也会导致铁吸收不良。

3、需求增加:

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血容量扩张导致铁需求倍增。早产儿需追赶生长,双胞胎、低出生体重儿等群体铁需求更高。6-24个月是缺铁性贫血高发期,此阶段生长速度约为出生时的3倍。

4、丢失过多:

反复感染引起的慢性失血、牛奶蛋白过敏导致的肠道微量出血、寄生虫感染等均可造成铁丢失。部分先天性畸形如梅克尔憩室也可能引起隐匿性失血。每毫升血液含铁0.5毫克,长期微量失血即可导致缺铁。

5、先天储备不足:

胎儿期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取的铁约占新生儿总铁储备的75%。孕母贫血、胎盘功能不全、多胎妊娠等情况会影响胎儿铁储备。早产儿失去妊娠后期铁积累的关键期,出生时铁储备仅为足月儿的1/3。

预防婴幼儿缺铁性贫血需从孕期开始加强孕母营养,足月儿4-6个月及时添加高铁辅食,早产儿生后2周起预防性补铁。日常可搭配维生素C丰富的果蔬促进铁吸收,避免与钙剂同服。定期进行血常规筛查,出现面色苍白、食欲减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评估。合理搭配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保证膳食多样化,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铁剂补充。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贫血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