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肾炎是怎么引起的原因有哪些呢
发布于 2025/05/23 13:00
发布于 2025/05/23 13:00
肾小球肾炎可能由感染、免疫异常、遗传因素、代谢性疾病及药物毒性等原因引起,治疗需针对具体病因采取抗感染、免疫调节等措施。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是典型类型,常见于咽喉炎或皮肤感染后1-3周。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可通过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激活补体系统导致炎症反应。治疗需清除感染灶,急性期需限制钠盐摄入并监测血压。
IgA肾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免疫球蛋白异常沉积在系膜区引发炎症。这类患者常表现为反复血尿,可能与黏膜免疫缺陷相关。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可控制病情进展,需定期复查尿蛋白定量。
Alport综合征等遗传性肾炎由Ⅳ型胶原基因突变导致,多伴有听力异常和眼部病变。基因检测可明确诊断,目前以控制蛋白尿和延缓肾功能恶化为主,终末期需肾脏替代治疗。
糖尿病肾病是慢性肾小球损伤的主要类型,长期高血糖导致系膜基质增生。严格控糖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减少蛋白尿,患者需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
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等肾毒性药物可直接损伤肾小球滤过膜。临床表现为突发性蛋白尿或血尿,及时停药后多数可逆,严重者需进行血浆置换清除循环中的药物成分。
肾小球肾炎患者应保持每日饮水量1500-2000毫升,优质低蛋白饮食控制在0.6-0.8克/公斤体重。避免高盐、高嘌呤食物,规律监测血压和尿量变化。适度进行太极拳、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活动加重血尿。合并水肿者需记录每日体重,出现尿量骤减或呼吸困难应立即就医。
上一篇 : 肾小球肾炎四大临床症状是什么引起的
下一篇 : 孕妇容易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的因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