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为什么呈上升趋势

发布于 2025/05/25 16:45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上升主要与饮食结构改变、体力活动减少、人口老龄化、肥胖率增加及遗传易感性等因素相关。

1、饮食结构改变:

精制碳水化合物和高脂肪食物摄入量显著增加,传统谷物和膳食纤维摄入不足。高糖饮料、加工食品消费量上升导致血糖负荷增加,长期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抵抗风险。外卖和预包装食品的普及进一步加剧了饮食失衡。

2、体力活动减少:

城市化进程中久坐工作时间延长,交通方式机械化替代步行。居民日均步数较20年前下降约40%,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率降低。缺乏运动直接导致能量消耗不足,促进内脏脂肪堆积,这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诱因。

3、人口老龄化:

6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达20%以上,是青壮年的3倍。年龄增长伴随胰岛β细胞功能衰退、肌肉量减少,基础代谢率每年下降1%-2%。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2023年老年人口占比已突破19%,直接推高糖尿病总体患病率。

4、肥胖率增加:

体重指数超过24的成年人占比达50.7%,腹型肥胖率高达29.1%。脂肪组织分泌的炎症因子会干扰胰岛素信号传导,内脏脂肪每增加1公斤,胰岛素抵抗风险上升7%。儿童青少年肥胖率20年增长近10倍,形成糖尿病"后备军"。

5、遗传易感性:

东亚人群特有的TCF7L2等基因变异使胰岛β细胞代偿能力较弱。当存在环境危险因素时,华人发展为糖尿病的风险是白种人的1.5倍。有糖尿病家族史者患病风险增加2-4倍,这种遗传背景在环境因素触发下更易发病。

建议通过调整膳食结构增加全谷物和蔬菜摄入,每日保持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运动,定期监测腰围和血糖指标。40岁以上人群每年应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妊娠期需加强血糖筛查。建立"家庭-社区-医院"三级防控网络,对糖尿病前期人群实施早期干预,可有效延缓疾病进展。烹饪方式推荐蒸煮炖拌,限制每日添加糖摄入不超过25克,保持BMI在18.5-23.9的理想范围。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糖尿病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