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血管性高血压与肾实质性高血压
发布于 2025/05/27 16:09
发布于 2025/05/27 16:09
肾血管性高血压与肾实质性高血压是继发性高血压的两种主要类型,前者由肾动脉狭窄引起,后者源于肾脏实质病变。两者在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上存在显著差异。
肾血管性高血压主要由肾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等血管病变导致肾血流灌注不足;肾实质性高血压则常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等肾脏组织损伤。前者属于血流动力学异常,后者与肾单位功能丧失相关。
肾血管性高血压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引发血压升高,表现为突发难控性高血压;肾实质性高血压则因水钠潴留和肾素分泌异常共同作用,多伴随肾功能渐进性恶化。
肾血管性高血压需通过肾动脉超声、CTA或血管造影确认狭窄部位;肾实质性高血压依赖尿常规、肾功检测及肾脏超声评估实质损害程度。两者均需排除原发性高血压及其他继发因素。
肾血管性高血压首选血管成形术或支架置入恢复血流,药物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为主;肾实质性高血压需控制原发病,联合利尿剂及钙通道阻滞剂,终末期需肾脏替代治疗。
肾血管性高血压血管重建后60%患者血压可恢复正常;肾实质性高血压预后与肾功能保留程度直接相关,早期干预可延缓进入尿毒症期。
两类高血压患者均需严格限盐每日<5克,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蛋清,避免高钾食物摄入。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定期监测血压及肾功能指标。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可显著降低心血管并发症风险,睡眠呼吸暂停患者需同步干预。肾功能异常者应每3-6个月复查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
上一篇 : 高血压原发性跟继发性有什么区别
下一篇 : 肾血管性高血压肾素高怎么回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