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与出血性紫癜的区别
发布于 2025/06/03 06:15
发布于 2025/06/03 06:15
过敏性紫癜与出血性紫癜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式。过敏性紫癜属于免疫介导的血管炎,而出血性紫癜多由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功能障碍引起。
过敏性紫癜主要由免疫复合物沉积引发血管炎症,常见诱因包括感染如链球菌、食物过敏或药物反应。出血性紫癜则与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相关,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白血病或抗凝药物使用导致凝血异常。
过敏性紫癜的皮疹呈对称性分布,多见于下肢和臀部,表现为高出皮面的紫红色瘀点或瘀斑,可伴关节肿痛或腹痛。出血性紫癜的瘀点通常平坦、散在分布,按压不褪色,严重时可能出现黏膜出血。
过敏性紫癜患者血小板计数正常,但可能显示血沉增快或IgA升高。出血性紫癜需通过血常规发现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检查可能显示凝血酶原时间PT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
过敏性紫癜常合并胃肠道症状如腹痛、便血或肾脏损害血尿、蛋白尿。出血性紫癜可能伴随牙龈出血、鼻衄等出血倾向,严重者可发生颅内出血。
过敏性紫癜以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控制炎症为主,需避免接触过敏原。出血性紫癜需针对病因治疗,如ITP使用免疫球蛋白或促血小板生成素,凝血障碍需补充凝血因子或维生素K。
两类紫癜患者均需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过敏性紫癜患者应记录饮食日记排查过敏原,出血性紫癜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小板及凝血指标。出现持续皮疹、出血加重或脏器功能异常时需及时就医,尤其儿童患者需警惕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的风险。日常建议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西兰花以增强血管韧性,避免阿司匹林等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
上一篇 : 过敏性紫癜恢复期肚子疼正常吗
下一篇 : 过敏性紫癜会不会危及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