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情况有哪些

发布于 2025/05/25 06:29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主要适用于手术切口感染高风险、特定侵入性操作、免疫缺陷患者、特殊创伤暴露及特定慢性病急性发作五类情况。

1、手术预防:

清洁-污染类手术如胃肠手术、肝胆手术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这类手术会接触人体菌群定植部位,术后感染风险达10%-20%。常用头孢呋辛、头孢唑林等二代头孢菌素,在皮肤切开前30-60分钟静脉给药。心脏瓣膜手术、关节置换等植入异物手术也需覆盖葡萄球菌的抗生素预防。

2、侵入操作:

支气管镜活检、经直肠前列腺穿刺等操作可能引起菌血症。对于有人工心脏瓣膜、血管移植物的患者,操作前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药物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泌尿系统结石的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若存在尿路感染风险,也需预防性用药。

3、免疫抑制:

化疗后中性粒细胞<0.5×10⁹/L的肿瘤患者,需预防性使用左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需用复方新诺明预防肺孢子菌肺炎。HIV感染者CD4<200/μL时,同样需要抗生素预防机会性感染。

4、创伤暴露:

被动物咬伤存在伤口污染时,需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预防多杀巴斯德菌感染。开放性骨折清创术前应静脉给予头孢曲松。接触脑膜炎球菌患者的密切接触者,需服用利福平进行药物预防。

5、慢性病急性期:

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需用诺氟沙星预防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若存在脓痰,可短期使用阿奇霉素。反复尿路感染患者在进行泌尿外科操作前,需根据尿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预防。

预防性抗生素使用需严格掌握指征,避免滥用导致耐药性。用药前应评估患者过敏史,选择针对性强、安全性高的窄谱抗生素。用药时间通常不超过24小时,复杂手术可延长至48小时。同时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如喹诺酮类避免与含铝镁制剂同服。用药期间监测肝肾功能,出现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及时停药。完成预防疗程后无需继续用药,但需观察潜在感染迹象。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呼吸内科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