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传播的途径是什么

发布于 2025/06/06 08:02

甲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常见传播方式有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水、密切接触感染者、性接触及血液暴露。主要传播途径包括食用受污染海鲜、接触感染者粪便、共用注射器具、男男性行为及母婴垂直传播。

1、食物传播:

食用被甲肝病毒污染的食物是主要传播方式,尤其贝类海鲜如牡蛎、蛤蜊易富集病毒。生食或未彻底加热的受污染蔬菜水果也可能传播,病毒在常温下可存活数月,普通清洗难以完全去除。建议高危地区避免生食,食物需充分加热至85℃以上1分钟。

2、水源传播:

饮用被感染者粪便污染的水源可导致暴发流行,常见于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病毒在淡水及海水中可存活3-10个月,常规氯化消毒需维持余氯0.5-1mg/L30分钟才有效灭活。旅行时应选择瓶装水,避免食用冰块。

3、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感染者粪便或污染物后经口感染,常见于托幼机构或家庭聚集性感染。病毒在物体表面存活时间长,可通过污染的手、餐具、玩具等间接传播。接触后未规范洗手是重要风险因素,需使用肥皂流动水洗手20秒以上。

4、血液暴露:

静脉吸毒者共用针具可能传播,但较乙肝、丙肝少见。偶见输血或血制品传播案例,现代血液筛查已大幅降低风险。医疗机构需严格执行消毒规范,避免针具重复使用。

5、性行为传播:

肛交等直接接触肛门区的性行为风险较高,男男性行为者中报告多起暴发疫情。精液和唾液虽可检出病毒,但传播效率低于粪-口途径。建议高风险人群接种疫苗,使用屏障保护措施。

预防甲肝需注重饮食卫生,避免生食贝类与未去皮水果,饮用煮沸水或正规瓶装水。高危职业如幼教、医务人员建议接种疫苗,旅行前需评估目的地流行情况。出现黄疸、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测,感染者需隔离至发病后2周,接触者可在暴露后2周内接种免疫球蛋白。日常保持勤洗手习惯,处理食物前、如厕后需彻底清洁双手,集体单位需做好环境消毒。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甲肝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