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血管瘤介入治疗
发布于 2025/06/07 09:02
发布于 2025/06/07 09:02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经导管动脉栓塞术、经皮硬化剂注射术、激光消融术、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和药物灌注栓塞术五种方式。
经导管超选择性动脉栓塞通过阻断病灶血供使瘤体萎缩。采用明胶海绵颗粒或聚乙烯醇微粒作为栓塞材料,需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精准操作。该技术对颌骨中心性血管瘤及高流量畸形效果显著,术后可能出现暂时性局部麻木感。
平阳霉素或聚桂醇注射液直接注入瘤体引发纤维化。适用于表浅毛细血管瘤和静脉畸形,注射后需加压包扎防止肿胀。治疗需分次进行,间隔2-3周,可能出现暂时性皮肤色素沉着。
脉冲染料激光选择性破坏血红蛋白靶组织,对婴幼儿草莓状血管瘤治愈率达90%。Nd:YAG激光穿透更深,适合处理黏膜下病变。治疗时需保护周围正常组织,术后可能出现水疱等反应。
放射性碘-125粒子持续释放γ射线抑制内皮细胞增殖。主要用于手术高风险部位的难治性血管瘤,需严格计算放射剂量。植入后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孕妇及儿童慎用。
博来霉素与造影剂混合后经微导管灌注,通过抑制细胞分裂促使瘤体退化。对弥散型血管畸形效果较好,治疗期间需监测肺纤维化等药物不良反应。
介入治疗后应保持口腔清洁,使用软毛牙刷避免机械刺激,术后1周内进食温凉流质。恢复期可配合维生素E软膏按摩预防瘢痕,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创面出血。定期复查超声观察瘤体变化,若出现异常肿胀或疼痛需及时复诊。日常注意防晒减少色素沉着,保证充足蛋白质摄入促进组织修复。
上一篇 : 脑部海绵状血管瘤治疗方法
下一篇 : 婴儿面部血管瘤怎么治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