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效果通常较好,可作为表浅型血管瘤的首选治疗方式。激光治疗主要通过选择性光热作用破坏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精准性高等优势,适用于婴幼儿及特殊部位血管瘤。
激光治疗对草莓状血管瘤、鲜红斑痣等表浅病变效果显著,尤其是脉冲染料激光对红色病灶有高度选择性。治疗时激光波长可穿透表皮直达畸形血管,血红蛋白吸收光能后转化为热能,使血管凝固闭塞。多数患者经过3-5次间隔治疗,病灶颜色明显变淡,面积缩小。对于直径小于3厘米的血管瘤,激光治疗后瘢痕形成概率较低,皮肤质地接近正常。治疗过程无需全身麻醉,术后护理简单,通常仅需保持创面清洁干燥。
但激光对深部海绵状血管瘤效果有限,这类病灶需要结合硬化剂注射或手术切除。部分混合型血管瘤需联合普萘洛尔口服治疗。激光治疗可能出现暂时性色素沉着、水疱等反应,大面积治疗时需分次进行。特殊情况下,病灶血管过粗或血流过快时,激光能量可能被血流带走而降低疗效。对于靠近眼睛、气管等重要结构的血管瘤,需采用防护措施避免副损伤。
术后应避免日光暴晒,按医嘱使用抗生素软膏预防感染。婴幼儿患者治疗期间家长需定期复查,观察病灶变化。若血管瘤生长迅速或影响呼吸进食,应及时联合其他治疗手段。治疗前后可配合冷敷减轻肿胀,恢复期注意补充维生素C促进创面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