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血管瘤手术后鼻子里的海绵
发布于 2025/06/08 05:22
发布于 2025/06/08 05:22
鼻血管瘤手术后鼻腔内填塞的海绵主要用于止血和支撑创面,通常由可吸收材料制成,术后5-7天由医生取出。填塞物的处理需结合术后出血风险、创面愈合情况、患者耐受度、医生操作规范及个体恢复差异等因素综合决定。
手术海绵通过物理压迫阻断毛细血管渗血,其多孔结构可吸附渗出液。医用明胶海绵含凝血酶原激活物,能加速局部血小板聚集。填塞期间避免用力擤鼻或打喷嚏,防止压力变化导致继发出血。
膨胀海绵对术腔起塑形作用,防止鼻腔黏膜粘连。羟甲基纤维素海绵可降解为葡萄糖醛酸,在溶解过程中维持术腔空间。术后48小时内需保持半卧位,减少面部充血对填塞物的影响。
临床常用聚乙烯醇海绵具有98%孔隙率,允许气体交换但阻隔血痂脱落。部分复合型海绵含氯己定涂层,能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风险。材料选择需评估患者是否对壳聚糖等成分过敏。
非吸收性海绵通常在术后第5天门诊取出,此时创面纤维蛋白网初步形成。若出现持续渗血或发热,需提前处理。糖尿病患者可能延长至7-10天,因高血糖延缓上皮再生。
填塞期间用生理盐水雾化保持鼻腔湿润,每日3次。取出后继续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14天。避免游泳或乘坐飞机等气压变化活动,防止迟发性出血。
术后恢复期建议选择常温流质饮食,如南瓜粥、鲫鱼汤等富含维生素A和锌的食物,促进黏膜修复。保持环境湿度50%-60%,睡眠时垫高枕头15度。两周内禁止剧烈运动,使用软毛牙刷减少面部震动。若出现突发性剧痛或大量鲜红色鼻出血,需立即返院检查。定期鼻内镜复查可评估术腔上皮化进程,通常术后1个月黏膜可完全覆盖创面。
上一篇 : 鼻血管瘤要做手术吗能治好吗
下一篇 : 鼻血管瘤术后流鼻涕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