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肾炎多见于哪种细菌感染
发布于 2025/06/09 07:24
发布于 2025/06/09 07:24
肾小球肾炎多由链球菌感染引起,常见致病菌包括A组β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他可能诱因有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异常、遗传因素及代谢性疾病。
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是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原体,约占儿童病例的80%。这类细菌通过产生与肾小球基底膜结构相似的抗原,引发免疫复合物沉积。典型表现为咽炎或皮肤感染后1-3周出现血尿、蛋白尿,多数患者需抗生素治疗原发感染。
肺炎链球菌感染可能并发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多见于肺炎或中耳炎患者。细菌胞壁成分可激活补体系统,导致毛细血管内皮损伤。临床常见突发性水肿、高血压及茶色尿,需通过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检测辅助诊断。
金黄色葡萄球菌相关肾炎常见于皮肤脓肿或心内膜炎患者,其肠毒素作为超抗原可直接激活T细胞。这类感染更易导致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表现为肾病范围蛋白尿,部分病例需要免疫抑制剂干预。
乙型肝炎病毒、HIV等可通过形成病毒抗原-抗体复合物诱发肾炎。这类患者除血尿外多伴有肝功能异常或免疫缺陷表现,需进行病毒血清学检测。治疗需同步控制病毒复制与肾脏炎症。
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等疾病也可导致肾小球损伤。狼疮性肾炎患者多有抗核抗体阳性,糖尿病肾病则呈现渐进性蛋白尿。这类情况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必要时进行肾活检明确病理类型。
肾小球肾炎患者应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钠摄入控制在3克以内,优先选择鱼类、蛋清等易吸收蛋白。急性期需卧床休息,监测每日尿量及血压变化。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活动加重血尿。注意观察眼睑及下肢水肿情况,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指标。出现持续少尿或血肌酐升高时需及时就医。
上一篇 : 肾病综合征微小病变肾小球肾炎
下一篇 : 肾小球肾炎属于什么性炎症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