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肺炎属于什么病毒感染
发布于 2025/06/10 09:15
发布于 2025/06/10 09:15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属于柔膜体纲支原体属,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肺炎支原体无细胞壁结构,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天然耐药。其基因组大小为816kb,具有特殊的顶端结构蛋白,可黏附于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导致纤毛运动障碍和细胞损伤。
主要通过感染者咳嗽、打喷嚏产生的飞沫传播,在密闭环境中易造成聚集性疫情。潜伏期2-3周,传染期可持续数周,学校、军营等集体单位易发生暴发流行。
典型表现为阵发性刺激性干咳,夜间加重,可伴有低热、头痛、咽痛等症状。肺部听诊可能正常,胸片可见斑片状浸润影,多呈单侧分布。部分患者可出现皮疹、溶血性贫血等肺外表现。
血清学检测IgM抗体阳性有诊断价值,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体滴度4倍以上升高可确诊。核酸检测具有早期诊断优势,培养法因耗时长临床少用。
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克拉霉素,替代用药包括四环素类如多西环素。氟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适用于成人耐药病例。治疗周期通常10-14天,重症需延长疗程。
支原体肺炎患者应保持充足休息,每日饮水1500-2000ml,饮食以易消化、高蛋白食物为主。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注意室内通风换气。咳嗽症状持续超过2周或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复诊。预防重点在于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流行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
上一篇 : 支原体肺炎胸片多久恢复正常
下一篇 : 支原体肺炎是啥病毒引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