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窦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什么病
发布于 2025/06/11 07:55
发布于 2025/06/11 07:55
胃窦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胃窦黏膜的慢性炎症,属于胃炎中较轻的类型,主要表现为胃窦黏膜充血水肿但无腺体萎缩。其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药物刺激、胆汁反流、不良饮食习惯及精神压力等因素相关。
幽门螺杆菌是主要致病因素,细菌定植于胃黏膜后释放毒素,引发持续性炎症反应。典型症状包括上腹隐痛、餐后饱胀,可通过碳13/14呼气试验确诊。根除治疗需采用四联疗法两种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铋剂,治疗后需复查确认菌体清除。
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会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削弱胃黏膜屏障。患者可能出现恶心、胃部灼热感,建议更换对胃肠刺激小的替代药物,必要时联用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
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胃窦,胆汁酸破坏胃黏膜屏障。特征表现为口苦、夜间上腹痛,胃镜检查可见胆汁湖。治疗需促胃肠动力药如莫沙必利联合熊去氧胆酸,睡眠时抬高床头可减轻反流。
高盐饮食、腌制食品及进食过烫会持续刺激胃黏膜。患者常主诉进食后不适,调整饮食结构后症状多缓解。建议采用低盐清淡饮食,避免酒精、辛辣食物,规律进食习惯。
长期焦虑紧张通过脑肠轴影响胃酸分泌和黏膜血流。这类患者多伴有睡眠障碍、症状波动大,心理疏导联合放松训练效果显著。必要时可短期使用抗焦虑药物如黛力新。
日常需注意分餐制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避免油炸烧烤。可适量食用山药、秋葵等富含黏液蛋白的食物保护胃黏膜,餐后30分钟温和散步促进消化。保持情绪稳定,建议通过正念冥想缓解压力。若出现持续消瘦、呕血或柏油样便需立即就医排除恶性病变。定期胃镜复查有助于监测病情变化,无症状者每2-3年复查一次即可。
上一篇 : 胃窦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中度
下一篇 : 胃窦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度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