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手足口病是怎样引起的呢
发布于 2025/06/17 09:12
发布于 2025/06/17 09:12
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包括柯萨奇病毒A16型、肠道病毒71型等,传播途径有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粪口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和环境媒介传播。
患儿唾液、疱疹液中含有大量病毒,通过直接接触患儿或接触被污染的玩具、毛巾等物品传播。病毒可经破损皮肤或黏膜侵入,幼儿园等集体场所易发生聚集性感染。建议对患儿用品进行煮沸或含氯消毒剂处理。
患儿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可携带病毒,在1米范围内通过呼吸道传播。流行季节需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重症病例可能出现脑膜炎症状,需监测持续高热、肢体抖动等神经系统表现。
病毒通过粪便排出体外,可污染水源或食物。婴幼儿换尿布后未彻底洗手易造成传播。该途径引起的感染常伴有腹泻症状,需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出现脱水等并发症。
孕妇感染肠道病毒可通过胎盘或产道传染给新生儿,导致新生儿重症感染。妊娠晚期感染可能引起胎儿心肌炎,分娩前后出现发热、皮疹的孕妇需及时进行病毒检测。
病毒在潮湿环境中可存活数周,游泳池、公共浴室等场所可能成为传播媒介。EV71型病毒感染与重症相关,可能出现肺水肿等严重症状,需密切观察呼吸和循环系统状况。
预防手足口病需注意培养儿童洗手习惯,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至少20秒;流行季节避免接触患病儿童;定期对餐具、玩具进行高温消毒;保持居室通风干燥。患儿应居家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饮食选择温凉流质食物缓解口腔疱疹疼痛,如绿豆汤、米汤等。3岁以下婴幼儿出现持续高热、呕吐、肢体无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上一篇 : 一岁半的宝宝手足口病怎么办
下一篇 : 手足口病出现皮疹后多久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