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啥样的

发布于 2025/06/17 09:52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包括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粪口传播。病毒可通过疱疹液、呼吸道分泌物、粪便等排出体外,主要影响因素有接触密切程度、环境卫生状况、个人防护措施、病毒载量高低以及免疫力强弱。

1、患者分泌物:

急性期患者的口鼻分泌物、疱疹液中含有大量肠道病毒,直接接触被污染的衣物、玩具等物品后未及时洗手可能造成传播。发病后第一周传染性最强,疱疹结痂后仍可能携带病毒2-4周。

2、隐性感染者:

约30%的感染者无明显症状,但粪便中持续排毒可达4-8周。这类人群在托幼机构或家庭聚集环境中容易造成隐性传播,是疫情暴发的重要传染源。

3、环境污染物:

病毒在室温下可存活数天,门把手、餐具等物体表面被污染后,儿童接触后再揉眼、摸口鼻可能感染。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对紫外线及含氯消毒剂敏感。

4、母婴垂直传播:

孕妇分娩时若存在病毒血症,可能通过产道传染新生儿。孕期感染EV71病毒可能导致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可出现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

5、动物携带者:

目前未发现家畜或宠物作为长期宿主,但猪肠道中曾分离出与人手足口病相关的柯萨奇病毒。病毒可能在动物体内发生基因重组,增加传播风险。

预防手足口病需重视日常防护,饭前便后使用肥皂流水洗手至少20秒,避免共用毛巾等个人物品。流行季节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玩具餐具定期煮沸消毒。出现发热、口腔疱疹等症状应及时隔离,患儿粪便需用含氯消毒剂处理。接种EV71疫苗可有效预防重症,但需完成两剂次接种程序。保持居室通风干燥,每日紫外线消毒30分钟可降低环境病毒载量。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手足口病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