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的核磁共振怎么看
发布于 2025/06/18 06:51
发布于 2025/06/18 06:51
脑动脉瘤的核磁共振检查主要通过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评估,可清晰显示瘤体位置、大小、形态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诊断需关注瘤颈宽度、瘤体直径、血流动力学特征、周围组织压迫情况及是否存在血栓形成等关键指标。
MRA可三维重建脑血管,明确动脉瘤发生的具体解剖位置。常见于颈内动脉分叉处、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及前交通动脉区域。薄层扫描能识别微小动脉瘤,多平面重建技术有助于判断瘤体与载瘤动脉的空间关系。
通过T1/T2加权像观察瘤体形态规则性,囊状动脉瘤呈球形突出,梭形动脉瘤表现为血管梭形扩张。不规则形态、分叶状改变或子囊形成提示破裂风险增高,需测量最大径线与瘤颈宽度比值。
时间飞跃法MRATOF-MRA可显示瘤体内血流信号,湍流区域表现为信号缺失。相位对比MRA能定量分析血流速度,低速血流区域易形成血栓,高速喷射血流可能冲击瘤壁导致破裂。
T1高信号或T2混杂信号提示瘤内血栓形成,增强扫描可区分新鲜血栓与机化血栓。部分血栓化动脉瘤在常规MRA中可能被低估真实大小,需结合增强扫描评估残余瘤腔。
观察相邻脑组织受压情况,T2-FLAIR序列可检测瘤周水肿。巨大动脉瘤可能引起颅神经压迫症状,需评估视交叉、动眼神经等结构的解剖关系。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可见脑沟高信号。
脑动脉瘤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控制血压在140/90mmHg以下。饮食建议低盐低脂,增加富含维生素C和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坚果。戒烟限酒,定期复查MRA监测动脉瘤变化。出现突发剧烈头痛、呕吐或意识障碍需立即就医,疑似破裂时需行急诊CT血管造影检查。
上一篇 : 颈内动脉瘤和脑动脉瘤区别
下一篇 : 颅内左右都有动脉瘤好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