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炎尿血是怎么引起的

发布于 2025/06/27 15:08

膀胱炎尿血可能由细菌感染、结石刺激、药物损伤、放射性膀胱炎、间质性膀胱炎等原因引起。膀胱炎尿血通常表现为排尿疼痛、尿频、尿液浑浊等症状,可通过尿常规、尿培养、膀胱镜等方式确诊。

1、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是膀胱炎尿血最常见的原因,致病菌多为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等。细菌通过尿道侵入膀胱黏膜,导致局部充血水肿,毛细血管破裂后出现血尿。患者可能伴有下腹坠胀、排尿灼热感。确诊后需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抗生素治疗,同时增加每日饮水量促进细菌排出。

2、结石刺激

膀胱结石移动时摩擦黏膜可造成机械性损伤,引发肉眼血尿。结石多由尿液浓缩导致晶体沉积形成,常见于饮水不足或代谢异常人群。典型症状包括排尿中断、终末血尿。可通过超声检查明确,较小结石可服用排石颗粒配合多饮水,较大结石需进行钬激光碎石术等治疗。

3、药物损伤

环磷酰胺等化疗药物代谢产物刺激膀胱黏膜,可能引起化学性膀胱炎伴出血。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也可能损伤黏膜屏障。患者用药后出现无痛性血尿,需及时停药并更换治疗方案。治疗期间可配合服用膀胱保护剂如海藻酸钠颗粒,必要时进行膀胱灌注治疗。

4、放射性膀胱炎

盆腔放疗后数月出现的迟发性损伤,放射线导致膀胱黏膜血管内皮细胞坏死脱落。表现为顽固性血尿伴尿急尿痛,严重者可形成溃疡。诊断需结合放疗病史,治疗采用高压氧舱治疗配合琥珀酸索利那新片缓解症状,出血严重时需行膀胱电凝术。

5、间质性膀胱炎

病因不明的慢性膀胱炎症,病理表现为膀胱壁纤维化和黏膜剥脱。特征性症状为膀胱充盈时剧痛伴血尿,尿检常无细菌感染证据。确诊需膀胱镜检查,治疗采用口服阿米替林片联合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溶液,严重病例可行膀胱水扩张术。

膀胱炎尿血患者应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稀释尿液,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黏膜损伤。急性期可热敷下腹部缓解疼痛,选择宽松棉质内裤减少摩擦。出现发热、腰痛或血尿持续3天未缓解时需立即就医,警惕肾盂肾炎等并发症。长期反复血尿患者建议定期进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排除肿瘤性病变。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泌尿外科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