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除睾丸后有什么危害

发布于 2025/06/28 08:30

摘除睾丸后可能出现激素水平下降、生育能力丧失、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心理障碍等危害。睾丸摘除术主要用于治疗睾丸癌、严重外伤或扭转坏死等疾病,术后需长期监测并针对性干预。

1、激素水平下降

睾丸是雄激素主要分泌器官,摘除后会导致睾酮水平急剧降低。患者可能出现性欲减退、勃起功能障碍、体毛减少、肌肉量下降等表现。需通过血液检测评估激素水平,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睾酮替代治疗,如十一酸睾酮软胶囊或丙酸睾酮注射液,同时定期监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2、生育能力丧失

睾丸生精小管停止产生精子将导致永久性不育。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建议术前咨询生殖医学中心,考虑冷冻保存精子。术后可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实现生育,但需明确告知配偶手术相关风险及后代健康影响。

3、骨质疏松

雄激素缺乏会加速骨量流失,术后5-10年内骨折风险显著增加。建议每年进行骨密度检查,补充钙剂如碳酸钙D3片和维生素D3滴剂,在康复科医师指导下进行抗阻力训练。出现腰背疼痛或身高变矮时需及时排查椎体骨折。

4、心血管风险

低睾酮状态可能影响脂代谢,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概率。术后应每3-6个月检测血脂血糖,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饮食需减少饱和脂肪摄入,优先选择深海鱼类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出现胸闷心悸症状时需排查冠心病。

5、心理障碍

约40%患者术后出现焦虑抑郁症状,与体像改变和性别认同困扰相关。建议加入病友互助小组,必要时接受心理科专业干预。家属应避免过度关注生理缺陷,鼓励参与社交活动。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盐酸舍曲林片等抗抑郁药物。

术后需建立长期随访计划,每3个月复查肿瘤标志物和激素水平。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游泳或快走,每日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和乳清蛋白粉。注意会阴部清洁防止感染,选择宽松透气的内裤。出现异常潮热、情绪波动或骨痛等症状时需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