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婴幼儿鹅口疮

发布于 2025/06/29 14:23

婴幼儿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主要表现为口腔内出现白色凝乳状斑块。鹅口疮多见于新生儿及免疫力低下的婴幼儿,可能由产道感染、奶具污染、长期使用抗生素等因素诱发,需通过抗真菌药物治疗及口腔护理改善。

1、病因机制

白色念珠菌是鹅口疮的主要致病菌,这种条件致病菌在婴幼儿口腔黏膜过度增殖时引发炎症。产道感染是新生儿发病的重要途径,母亲阴道念珠菌病可能导致分娩时垂直传播。奶瓶、奶嘴消毒不彻底或成人手指污染也可能导致真菌传播。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会破坏口腔正常菌群平衡,增加真菌感染概率。免疫功能低下如早产儿、HIV感染患儿更易发病。

2、典型症状

患儿口腔黏膜会出现不易擦除的白色斑块,常见于颊黏膜、舌面及上腭,形似凝乳块但强行剥离后可见充血创面。可能伴随拒食、哭闹、流涎等症状,严重时斑块融合成片导致吞咽疼痛。部分患儿会并发肛周念珠菌病,出现臀部皮肤潮红伴卫星状皮疹。症状持续超过2周或反复发作需警惕免疫缺陷可能。

3、诊断方法

临床主要通过特征性口腔表现初步诊断,刮取白膜镜检发现菌丝和孢子可确诊。需与奶块残留鉴别,后者温水轻拭即可去除。对于顽固性病例可进行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反复发作患儿建议检查血糖、免疫功能等指标,排除糖尿病、原发性免疫缺陷等基础疾病。

4、药物治疗

轻症可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局部涂抹,每日分次涂于患处。重症需联合口服氟康唑颗粒,但早产儿需谨慎剂量。碳酸氢钠溶液口腔清洁可改变口腔pH值抑制真菌生长。哺乳期母亲若存在乳头念珠菌感染需同步治疗,可使用克霉唑乳膏涂抹乳头避免交叉感染。

5、护理预防

喂养器具需每日煮沸消毒,母乳喂养前清洁乳头。避免过度擦拭患儿口腔黏膜,可用棉签蘸生理盐水轻柔清洁。患儿衣物应单独洗涤并阳光暴晒。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增强婴幼儿免疫力,保证充足营养摄入,早产儿可适当补充维生素AD滴剂。

家长发现婴幼儿口腔白膜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刮除造成黏膜损伤。治疗期间注意观察患儿进食情况及精神状态,记录白膜范围变化。保持居室通风干燥,控制室内湿度在50%左右可减少真菌滋生。痊愈后仍要继续做好奶具消毒等预防措施,降低复发概率。若患儿伴随发热、腹泻等症状需警惕全身性念珠菌感染可能。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小儿内科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