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儿腹泻病
发布于 2025/06/30 05:26
发布于 2025/06/30 05:26
小儿腹泻病是指婴幼儿因多种原因导致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性状改变的一种常见消化系统疾病,通常由感染性因素、非感染性因素或饮食不当引起。主要表现包括水样便、黏液便、发热、呕吐等,严重时可导致脱水或电解质紊乱。
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病毒感染是婴幼儿腹泻的常见原因,多伴随发热和呕吐。细菌感染如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可能引发血便或脓血便。寄生虫感染如贾第鞭毛虫在卫生条件差的地区较多见。治疗需根据病原体选择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并预防脱水。
乳糖不耐受、牛奶蛋白过敏等食物不耐受可诱发腹泻,表现为进食后腹胀、肠鸣。先天性代谢疾病如先天性乳糖酶缺乏会导致持续性腹泻。需通过饮食调整或使用乳糖酶制剂改善,严重过敏需换用深度水解配方奶粉。
过早添加辅食、食物污染或喂养过量可能刺激婴幼儿未成熟的胃肠系统。不洁奶瓶喂养易引入致病菌。建议按阶段科学添加辅食,每次喂养后彻底消毒器具,腹泻期间可暂时改用无乳糖配方奶粉。
广谱抗生素使用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引发腹泻。常见于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等药物后。需配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益生菌调节,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抗生素方案。
中耳炎、肺炎等肠外感染可能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腹泻。炎症性肠病、囊性纤维化等慢性病也会导致吸收不良性腹泻。需治疗原发病,同时使用消旋卡多曲颗粒等肠黏膜保护剂缓解症状。
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尿量和皮肤弹性,轻度脱水可口服补液盐溶液,每次腹泻后补充适量液体。避免高糖饮料和果汁,选择米汤、苹果泥等低渣食物。持续呕吐、血便、嗜睡或8小时无尿需立即就医。护理期间加强手卫生,粪便需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恢复期逐步增加营养密度,保证锌等微量元素摄入有助于肠黏膜修复。
上一篇 : 神经性厌食的病因
下一篇 : 新生儿肺炎怎么引起的严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