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厌食的病因
发布于 2025/06/30 05:20
发布于 2025/06/30 05:20
神经性厌食可能由遗传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神经生物学异常、家庭环境及文化审美压力等原因引起。该疾病主要表现为对体重增长的过度恐惧、刻意限制进食、体像障碍等,严重时可导致营养不良、内分泌紊乱甚至多器官衰竭。
家族中有进食障碍病史者患病概率显著增高,特定基因如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可能与疾病相关。这类患者常伴有焦虑或抑郁倾向,治疗需结合心理干预与营养支持,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盐酸氟西汀胶囊等抗抑郁药物。
完美主义性格、创伤经历或校园欺凌等负面事件可能诱发疾病。患者常通过极端节食获得控制感,伴随情绪不稳定、社交回避等症状。认知行为疗法和团体心理治疗是主要干预手段,严重时可联合奥氮平片等情绪稳定剂。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紊乱、瘦素及胃饥饿素水平异常可能影响食欲调节。这类患者多出现闭经、骨质疏松等并发症,需进行激素水平检测,营养重建时可配合使用胰酶肠溶胶囊改善消化功能。
父母过度关注体型、家庭冲突或过度保护可能成为诱因。患者常存在亲子沟通障碍,表现为在家人监督下伪装进食后催吐。家庭治疗是关键干预方式,营养不良时需住院进行肠内营养支持。
媒体宣扬的瘦身理想或职业需求可能促使极端节食行为。这类患者通常存在扭曲的体像认知,即使体重过低仍自觉肥胖。治疗需结合媒体素养教育,电解质紊乱时可静脉补充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神经性厌食患者需建立规律的三餐习惯,避免单独进食,家属应保持温和坚定的监督态度。营养恢复期建议选择易消化的粥类、蒸蛋等食物,分次少量补充复合维生素片。定期监测心率、电解质等指标,运动康复需在专业指导下逐步开展,切忌急于求成。若出现晕厥、心律失常等严重症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