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烧打针的危害
发布于 2025/06/30 14:10
发布于 2025/06/30 14:10
宝宝发烧时打针可能存在一定危害,需根据病情权衡利弊。发热是儿童常见症状,多数由病毒感染引起,通常无须注射治疗。不当使用注射药物可能导致局部感染、过敏反应或掩盖病情进展。
儿童发热时贸然选择注射治疗可能带来多重风险。肌肉注射可能造成臀部硬结或坐骨神经损伤,静脉注射存在药物外渗导致组织坏死的风险。部分退热针剂如安乃近注射液可能引发粒细胞缺乏症,地塞米松注射液可能抑制免疫功能。抗生素注射在没有明确细菌感染证据时可能扰乱肠道菌群,增加耐药性。反复注射还可能加重患儿恐惧心理,影响后续治疗依从性。
某些特殊情况确实需要注射治疗。持续高热伴惊厥发作时,地西泮注射液可快速控制症状。严重细菌感染需静脉输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脱水患儿需要补液盐注射液纠正电解质紊乱。但这些情况都需要专业医生评估,家长不可自行要求打针。
宝宝发热时应先采取物理降温,保持环境通风,适当减少衣物。体温超过38.5℃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家长需记录发热规律,观察有无皮疹、呕吐等伴随症状。如发热持续3天以上、精神萎靡或出现抽搐,应立即就医。日常注意营养均衡,按时接种疫苗,减少感染概率。
上一篇 : 儿童手足口病的病因是什么
下一篇 : 新生儿出血症有哪几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