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的常用检查有哪些
发布于 2025/07/02 15:04
发布于 2025/07/02 15:04
食管癌的常用检查主要有胃镜检查、食管钡餐造影、CT检查、超声内镜检查、病理活检等。
胃镜检查是诊断食管癌的首选方法,可直接观察食管黏膜病变,发现早期食管癌的微小病灶。检查时医生会将带有摄像头的软管经口插入食管,实时查看食管内壁情况。胃镜能清晰显示病变部位、范围及形态特征,同时可进行染色内镜或窄带成像等辅助技术提高检出率。检查过程中如发现可疑病灶,可立即钳取组织送病理检查。
食管钡餐造影通过让患者吞服硫酸钡混悬液后进行X线摄片,能显示食管轮廓和蠕动功能。该检查可发现食管管腔狭窄、充盈缺损、黏膜中断等典型表现,对中晚期食管癌诊断价值较高。检查无创且操作简便,适用于不能耐受胃镜或存在胃镜禁忌证的患者,但对早期表浅型病变的敏感性较低。
胸部增强CT能清晰显示食管壁增厚、周围脂肪间隙模糊等直接征象,同时评估纵隔淋巴结转移和远处器官转移情况。多层螺旋CT可进行三维重建,帮助判断肿瘤与邻近器官的解剖关系,为临床分期提供依据。检查前需空腹并注射碘对比剂,对碘过敏或肾功能不全者需谨慎选择。
超声内镜将高频超声探头与内镜结合,能准确判断肿瘤浸润深度和周围淋巴结转移。检查可清晰显示食管壁的五层结构,区分黏膜层、黏膜下层等各层受累情况,对T分期准确性较高。超声引导下还可对可疑淋巴结进行细针穿刺活检,但操作技术要求较高且设备昂贵。
病理活检是确诊食管癌的金标准,通过胃镜钳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活检可明确肿瘤组织学类型如鳞癌或腺癌,评估分化程度和分子标志物表达。多次多点活检能提高阳性率,必要时需结合免疫组化检查与良性病变鉴别。活检结果直接影响后续治疗方案选择。
食管癌确诊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多种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建议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等症状时及时就医,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检查组合。检查前应保持空腹,告知医生过敏史和用药史。确诊后需进一步完善PET-CT等检查明确分期,同时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减轻吞咽不适,避免进食过硬过热食物刺激食管黏膜。
上一篇 : 中晚期食管癌可分为哪些类型
下一篇 : CT可以查牙龈癌吗